【點睛】不同地區需要對照高品質發展的不同維度,尋找差距,補足短板,把這四個維度或者還有更多維度綜合考慮,來謀劃和實現“十四五”期間的發展藍圖。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在接受中國網採訪時表示,從文化和旅遊融合的角度來看,“十三五”為“十四五”作的最大、最直接的貢獻就是機構的整合。文化和旅遊部的成立,是大部制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伴隨機構整合,文化和旅遊的融合在諸多方面都有推進。高品質發展是黨和國家確定的發展主題。什麼是高品質發展,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理解。就旅遊的高品質發展而言,至少包括四個維度。不同地區需要對照高品質發展的不同維度,尋找差距,補足短板,來謀劃和實現“十四五”期間的發展藍圖。


中國網:您認為“十三五”旅遊業的發展為“十四五”文旅融合作了哪些重大貢獻?

宋瑞:“十三五”期間,從文化和旅遊融合的角度來看,最直接的一個變化就是機構整合。文化和旅遊部的成立,是大部制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伴隨機構整合,文化和旅遊的融合在諸多方面都有推進。

首先,明確了文化和旅遊的關係,尤其是從旅遊發展的角度,二者之間應該怎麼相輔相成。實際上,從我國旅遊業發展伊始,很多旅遊産品就是借助文化資源尤其是文物資源轉化發展而來的,從兵馬俑到長城、故宮,都是如此。而對於二者之間關係的明確,是在2018年機構改革以後。目前把二者的關係概括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也就是説,要通過增加文化內涵來促進旅遊發展,通過旅遊發展去傳播文化彰顯文化。

其次,隨著機構整合、二者關係的明確,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構架更加清晰並不斷深化。從産品融合到服務融合、到商業業態融合,大到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小到文創産品的開發,文化和旅遊的融合得到全面推進。從這個角度來看,“十三五”給“十四五”留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整合機構、明確思路之後,未來二者融合的廣度和深度會有進一步拓展,會在産品層面、業態層面、包括公共服務體系層面有進一步發展。


中國網:“十四五”旅遊業提出了高品質發展的主要目標,您認為高品質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從智庫角度,您對全國各地旅遊業高質品質發展作何期待?

宋瑞:高品質發展是黨和國家確定的發展主題。什麼是高品質發展,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理解。就旅遊的高品質發展而言,至少包括四個維度。

第一個是産業效率的維度。所謂高品質發展,就是更高效率的發展。我們投入了同樣的資源、資本、土地、勞動力等這些要素,所帶來的産出更高,就叫高品質發展。過去40多年裏,中國旅遊發展速度很快,目前規模也很大。但是,我們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大量的資源投入、資本投入、低成本勞動力的投入和更多土地投入實現的。“十四五”期間,這些要素的拓展空間可能會越來越小。土地的投入、勞動力的投入,包括資源的投入,規模基數基本已經確定。要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就得通過創新獲得更高的效率——也就是説,同樣的投入條件下産出要更高。

第二個是綜合效應的維度。如果説,原來旅遊發展更多地是追求經濟收益、追求發展速度的話,那麼現在,我們就要考慮其綜合效應。比如説生態效應,怎麼在保證環境可持續發展、承載力前提下實現旅遊發展,旅遊發展怎麼做到更綠色、更環保、更注重生態保護。再比如説社會效應,怎麼讓更多民眾參與到旅遊活動中來,讓更多老百姓從旅遊經營中獲益,讓旅遊發展的成果為更多人公平地享有。能夠獲得綜合效應的發展,才是高品質的發展。

第三個是區域平衡的維度。從區域差異和城鄉融合的角度來看,高品質發展就是要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不管是旅遊經濟規模、旅遊設施條件,還是旅遊管理水準,旅遊服務能力,以及當地居民的出遊情況,要逐步縮小這些方面的差距。這是第三個維度——高品質發展就是更加均衡的發展。

第四個維度,也是更重要的維度,就是遊客滿意。高品質的發展一定是讓遊客更加滿意,旅遊舒適度更高,更能夠體驗到旅遊本身的樂趣,更能放鬆身心、開闊視野等等。套用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話就是,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真正讓老百姓説好、遊客説好、滿意度更高的發展才能稱之為高品質發展。這是我們對旅遊高品質發展四個維度的理解。

對比這樣四個維度的目標,從各個地方來看,所面臨的差距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説,需要補足的短板不同。我們注意到,目前各地的“十四五”規劃都已經出臺了,對當地的旅遊發展有所涉及。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十四五”旅遊規劃也會陸續推出。不同地區需要對照高品質發展的不同維度,尋找差距,補足短板,把這四個維度或者還有更多維度綜合考慮,來謀劃和實現“十四五”期間的發展藍圖。


中國網:新冠疫情常態化之後,2021年中國旅遊經濟會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您將作何預測?

宋瑞: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旅遊朝什麼方向走,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就疫情談走勢;二是綜合大勢談走勢。

如果僅僅考慮疫情因素的話,我們能夠看到一些明顯的變化。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明顯變化是市場結構。我們原來一直是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出境旅遊三大市場共同發展。在三大市場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呈現的態勢是出境旅遊增速很快,入境旅遊增長緩慢,國內旅遊蓬勃發展的格局。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在一定時間內,都將是以國內大迴圈為主。當然這並不是説發展入境旅遊不重要,或者出境旅遊不搞了。而是説,在國外疫情形勢還很複雜、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會更加關注國內市場,更加關注國內旅遊需求,同時把一些出境旅遊潛在需求引導轉化為國內需求。

第二個重要趨勢是市場需求。就是人們在旅遊過程中,更加關注自身安全和權益保障,比如是否有相對靈活的退費制度、目的地的安全狀況和衛生條件等等。相對於知名度等而言,人們可能對於這些安全因素關注更多。另外,遠距離的旅行遇到限制,鄉村遊、周邊遊、本地休閒等更加普遍和頻繁。也就是説,遊客的偏好可能和原來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和目的地,在提供相應服務過程中要根據遊客心理需求和選擇偏好的變化做出調整,提供更讓人放心的旅遊産品和旅遊服務。

第三個明顯的變化是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整合。大家在疫情期間已經感受到了,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會更強,尤其是線上對線下的影響更大。原來大家線上上主要的目的是蒐集資訊、訂購機票、酒店等等,現在對智慧化、數字化的服務要求更多。從網上博物館、智慧導覽、飯店和景區的無接觸服務到無人購物等等,在旅遊各個環節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多。

以上是僅基於疫情常態化的角度來看的。如果從“十四五”背景下去考慮的話,除了高品質發展等之外,還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比如在宏觀層面上,對旅遊該如何定位。我們常説的旅遊業,具體指代的是什麼?是産業、是事業,還是産業和事業的綜合?實際上,“十四五”期間,除了強調旅遊業的産業屬性之外,我們認為也應該關注它的事業屬性或者社會屬性。這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呼籲的。再比如,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的格局下,中國能不能探索出一條新的旅遊發展路徑。這不光對我國旅遊發展有重要意義,對世界也有深遠影響。中國目前是全球旅遊格局中很重要的一個主體,新的形勢下,我們能否探索出一條好的旅遊發展路徑,對其他國家也有參考或借鑒意義。我們期待“十四五”期間在這方面有進一步的探索。

(伍策 孫玥 尤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