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費商家頻頻“爆雷” 治頑疾須“打七寸”

發佈時間:2021-01-14 08:44:39  |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宋卿
大字體
小字體

從某教育培訓機構資金鏈斷裂到某長租公寓退費難,再到某餐飲品牌大規模閉店……每當預付費商家“爆雷”,消費者都會面臨維權難的問題。有專家提醒,應該從保護消費者、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考慮對預付費模式的監管措施。

近年來,預付費在健身、餐飲、教育培訓等行業廣泛應用。在理想狀態下,預付費對消費者和商家是雙贏,但由於部分商家缺失誠信等因素,經常出現商家給消費者挖坑、卷款跑路現象。中消協統計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有關預付費的投訴超過23萬件。

如何有效監管預付費模式,考驗著監管智慧,相關部門也一直在探索。早在2012年,商務部就發佈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推行“發卡企業30日內備案”和“資金存管”制度;江蘇、上海、深圳等地還通過地方立法,設置了“7天冷靜期退費”,賦予消費者一定期限的“反悔權”。然而,從實際情況看,這些措施未能有效清除預付費模式中的風險頑疾。

從本質上説,消費者向商家繳存的預付費是消費者的法定財産,商家沒有隨意處置、挪用的權利。即使商家要使用預付款,也只能對消費者已消費的商品或已享受的服務,按照雙方事先約定去使用。

預付費模式暗藏風險,不僅是消費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有些商家“跑路”,表面看是消費者維權的個案,實際上是金融信用不當擴張的結果。對此,必須秉承“打蛇打七寸”思維,把對預付費的監管上升到維護正常金融秩序的高度,就金融機構如何有序向商家打款、商家如何使用預付費,以及提升相關責任主體違法和失信成本等問題,打造一套更完善的制度體系,給預付費築牢“防火牆”。

近日,銀保監會有關領導指出,“將全力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堅決打擊非法集資、非法吸儲和金融詐騙,對各種違規變相投融資活動保持高度警惕,並將提升監管的精準度。”如果預付費模式的監管能及時納入金融監管範疇,那麼消除預付費模式中的各種風險則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