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講一齣扶貧故事 唱一曲《山高水長》

發佈時間:2020-10-20 10:59:1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尤紫璇  |  責任編輯:安平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10月20日訊 曲藝和音樂劇分屬東西方藝術的兩個不同範疇,如果將二者綜合併重,會帶給觀眾怎樣的審美感受?

10月19日,由四川省曲藝研究院圍繞四川廣大扶貧幹部在扶貧一線發生的感人故事,歷時一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創曲藝音樂劇《山高水長》在成都新聲劇場正式上演。作為四川省推出的首部聚焦扶貧駐村幹部的舞臺劇目,該劇突破傳統曲藝的表現形式,將音樂劇、曲藝、話劇等藝術手法融冶一爐,並以扶貧幹部的視角為切入點,探討、展現精準扶貧工作中價值的重塑和人性的光輝。現場,400余名觀眾與扶貧幹部代表觀看了演出。據悉,成都演出將持續至23日。

深入基層創作 反映時代精神

位於四川某縣偏僻的大河村,迎來歷史上第一任駐村書記張文成。為帶動村民致富脫貧,張文成準備引進八號甜橙廣泛種植,但缺乏當地水文氣象與甜橙相結合的數據。恰好,村裏曾經的致富帶頭人孫守田當年曾試圖引進甜橙,擁有詳細的數據,但卻因兒子的死遲遲解不開心結。在幫助孫守田觀念轉變的過程中,大河村各家的陰晴圓缺,各戶的苦辣酸甜也一一展現開來……

“扶貧工作本質就是一個觀念轉變的過程。”導演楊佳音介紹,《山高水長》最初的立意就是瞄準扶貧工作中的“扶志”和“扶智”展開敘述,通過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觀念、不同命運,反映“貧窮”背後的不同根源,再以“尋找根源”“剷除根源”“重塑根源”為基本結構方法和邏輯開展,讓“人”出來説話,讓“心”展開碰撞。

記者了解到,本劇中大部分人物、事件基本都有現實生活的原型。主創團隊曾四次深入茂縣、敘永縣等貧困地區采風,通過實地考察、拍照、錄音等方式廣泛收集第一手素材,獲取靈感。劇中好吃懶做的孫勤奮、愛鑽政策空子的李春花、憑藉電商脫貧的王秀蘭以及貫穿主線的“八號甜橙”均是四川扶貧工作中的真實寫照。

如何創作出適合曲藝表達的故事結構?在楊佳音看來,曲藝是來自民間、紮根基層的藝術載體,本劇的最終指向,也是鮮活的人物呈現。劇中,駐村書記張文成不是枯燥宣講政策口號的模範代表,他會給村裏的懶漢遞“中華煙”,面對被清理出貧困戶的大媽告狀撒潑,他也無可奈何……“用有血有肉的人物吸引人,用可知可感的細節感動人,才能讓觀眾在觀劇過程中有笑聲、有淚水、有感動、有力量,真正了解國家精準扶貧工作的歷史意義和背後的時代精神。”

濃縮曲藝精華 呈現全新舞臺藝術

《山高水長》的定位是一台曲藝音樂劇,作為四川省曲藝研究院正在探索的一種綜合性舞臺藝術,挑戰與機遇並存。

據該劇副導演毛軍豪介紹,本劇唱詞創作摘取了四川曲藝曲種中更利於戲劇化、人物化、衝突化表達的門類,提煉其核心要素、典型語境、特徵手法,圍繞劇情需要進行創新運用。音樂更是打破曲藝藝術的壁壘,植入現代意識和現代審美,使之成為更具現場敘事、心靈敘事、宏大敘事的功能。

“我們根據曲藝曲種的特點,保留了揚琴、清音、車燈、竹琴等極具四川曲藝特色的藝術基調,通過編曲配器的改編,使之更加朗朗上口,貼合劇情發展。”作為本劇音樂創作負責人之一,顧磊認為,曲藝作為一種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其“煙火氣”十分符合脫貧攻堅的主題創作。

對此,顧磊舉例道:“比如開場的唱段《我家門前一條河》,就以樸素明快的四川車燈調,呈現出大河村村民群像及背景、樣貌,十分貼切。” 此外,顧磊也表示,本次演出是傳統藝術的內核與現代音樂審美的有機結合嘗試,也很好地探索了“曲藝音樂劇”的發展方向。

作為一部既有四川曲藝特徵又有完整戲劇結構的原創劇目,演員們也面對不小的壓力。據飾演孫守田的四川荷葉傳承人李哨兵透露,本劇演員全部是來自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的演職人員,大多都沒有戲劇表演的經驗。“以前都是以‘節目’為單位準備各項演出,這次是所有藝術形式服務於‘人物’,難度不小。”但同時,李哨兵也表示,首次嘗試的“曲藝音樂劇”很好地鍛鍊了曲藝演員表、演、唱的綜合能力,這對於未來日新月異的藝術市場發展而言,很有必要。

扶貧幹部當群演 全方位展示中國農村變化

四川全省共有15133個駐村工作隊,56000多名駐村幹部。他們帶著組織的信任,肩負使命與責任,毅然背起行囊、告別家人,邁出大樓,走向農村、走近群眾,滿懷信心地奔向基層廣闊天地。但駐村工作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幹部是如何在精準扶貧中發揮作用?背後的酸甜苦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前往茂縣二八溪村、敘永縣堰塘村參與扶貧工作的四川省曲藝研究院扶貧幹部王海洋、周寅也以一名群演的身份參與了本次演出。其中,周寅則是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舞臺“首秀”。

“‘我家門前一條河,大河繞青山’唱的就是我工作了兩年的赤水河畔。”周寅回憶,劇中清理貧困戶、引進農産業、與村民溝通、勸架等片段,就如同自己兩年扶貧工作般歷歷在目。“雖然是一名群演,但仿佛身臨其境般再次經歷了這一切,十分感慨。”他希望通過這部劇,讓更多人了解到扶貧工作的真實經歷和中國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劇的戲劇核心,是扶貧工作中凸顯出的價值觀衝突。扶貧幹部與群眾之間,既是啟蒙與被啟蒙的關係,也是相互感染相互成全的關係。”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山高水長》既寫出扶貧幹部的心路歷程,又寫出廣大群眾的火熱情感,全方位展示四川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中取得的顯著成績,展現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群眾萬眾一心、攻堅克難,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精神風貌的重要成果。

(尤紫璇 圖片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