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北京湖廣會館,在中國近代史上可以説是赫赫有名。它因低調的性格及小眾偏愛的京味屬性,並不在大多數人的注目之中。但,“她可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
北京湖廣會館歷史上這裡不止匯聚梨園精英,還有各方京城名流,孫中山就是在這裡成立了國民黨……現如今,湖廣會館還是那個湖廣會館,但在這處有近200年曆史的戲臺上,唱的是傳統的京劇,説的是德雲社的相聲;而台下,依舊是鼓掌喝彩的觀眾。從戲樓茶座的桌面上,清晰可見一個疊一個的茶杯印子,就能看出現在的湖廣會館依然承襲著舊時的精彩。
北京湖廣會館的前世今生
清嘉慶年間,在北京虎坊橋,建起了湖廣會館。初建時為私宅,後在道光十年(1830年)集資重修,升其殿宇,建築戲樓,添設穿廊,增置亭榭,園中種竹木花草,堆假山、太湖石,逐漸成為前清時名流學士宴會唱酬的地方,也成為宣南勝地。後來,在京任職和經商的“兩湖”人士在名流召集下,集資翻修這處宅子,用以招待湖南、湖北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湖廣會館的名字也就這樣被流傳了下來(元代的時候湖南、湖北統為湖廣省)。這個會館後來也跟湖廣一代淵源很深,包括曾國藩這樣有名望的人也經常光顧;兩湖旅京人士也定時在此聚會、禮神和祭祀鄉賢(形式上有點像現在的駐京辦事處)。再後來,孫中山在這裡成立了國民黨,中國近代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如今,北京湖廣會館周圍都建起了現代感十足的大樓,嘈雜的人聲和汽車奔跑的聲音,讓這座老建築在玻璃幕墻的反襯下,顯得滄桑內斂,雖然默不作聲卻又韻味十足。推開吱呀作響的紅漆門,一腳邁入其中,碧瓦朱甍,假山亭榭,長廊回轉。戲樓的舞臺為方形開放式,正中挂有黑底金字“霓裳同咏”的匾額,兩側對聯是:“魏闕共朝宗,氣象萬千,宛在洞庭雲夢;康衢偕舞蹈,宮商一片,依然白雪陽春。”舞臺臺沿有矮欄,坐南朝北,臺前為露天平地(後改為室內戲樓),三面各有兩層看臺;戲臺天幕為黃色金絲緞繡制的五彩龍鳳戲珠、牡丹、蝙蝠、如意吉祥圖案。二層看樓環拱,共設12個包廂,看池及包廂中均設置倣古硬木傢具。
京城現存為數不多的會館戲樓
筆者來到北京湖廣會館這一天,恰逢週一閉館,館內,青年京劇人魯威與票友王桐欣二位,正在排演《貴妃醉酒》中的一折戲,臺上二人紅裙綠袍,扮相俊美,咿咿呀呀地唱的帶勁。空館無人,樓上樓下朱紅色桌椅擺放整齊。北京湖廣會館經營策劃部經理杜彥鋒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閒暇之餘,筆者聽他聊起了北京湖廣會館的現狀。
杜彥鋒説:”如今,在北京湖廣會館這個老戲臺上,演的大多還是旅遊戲。有的旅遊團到北京專門預約湖廣會館的京劇演出,那就給他們專門安排演一些小摺子戲,比如《鬧天宮》、《鬥羅漢》、《拾玉鐲》這類。小摺子戲情節張力大,唱詞易懂,演起來熱鬧,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一般都能看懂。當然,會館經常會演一些骨子老戲,那就是臺上吟唱,台下客滿,唱的精彩聽得入迷,喝彩不斷,那種熱鬧景象就猶如把時光拉回到過去。”
清朝時正乙祠、湖廣會館、安徽會館、陽平會館被稱為京城“四大戲樓”,漢劇、豫劇、蒲劇、粵劇、黃梅戲、梆子、崑曲等許多劇種,都曾在會館中上演,促成了乾隆五十五年的徽班進京。晚清及民國時期,梅蘭芳、譚鑫培、余叔岩等名演員常在北京湖廣會館的這個戲臺上演戲。當時的大師級藝術家,都覺得在湖廣會館演一齣戲是一種榮耀。時間流轉飛逝,現在重修的湖廣會館被開闢為北京戲曲博物館,京內京外各院團的名家和戲迷、票友這裡也經常有演出,成為展示戲曲精品,普及戲曲知識的重要陣地。
杜彥鋒介紹道:“北京的老戲園子,除湖廣會館外,還有安徽會館、正乙祠、恭王府、頤和園的德和園戲樓等,現存的古戲樓已然不多了。早先的京城戲樓主要有宮廷、王府、會館三大類,而會館戲樓作為民間戲樓的典型代表,見證了中國戲曲的發展,北京湖廣會館作為會館戲樓的代表,在重修時將戲臺和後樓“整舊如舊”,井字木結構的建築攏音極強,原汁原味的劇目道盡了京劇的精髓。而戲樓裏現設茶座客席,滿座280人左右剛好。我們堅持不將觀眾席換成能坐更多人的連排座椅,也是為了保持住這種聽戲的氛圍。”
杜彥鋒説,湖廣會館原有的百年票房“賡揚集”,現在每週六上午依然火爆。“賡揚集”是由天津譚派名票王君直先生始創,曾經火爆京城,雲集了大量的文人雅士以戲會友。“賡揚”二字取“繼承發揚”之意,湖廣會館票房已成為戲迷朋友的精神家園,成為培養京劇新秀的藝術搖籃。很多票友都以能在湖廣會館大戲樓舞臺上過上一把京劇癮為榮。“賡揚集”已經成為目前北京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品味最高、票友最多、環境最好、媒體關注度最高的京劇票房。
有故事的湖廣會館成為京城文化符號
杜彥鋒邊介紹邊帶我轉轉北京湖廣會館的後院,後院長廊上挂著鳥籠、空地上架起大木海,裏面養著“繡球”、“龍井”、“紅帽子”等品種的金魚。
籠鳥歡叫,金魚戲水,太湖石造景,綠植花海點綴出秋天的顏色,讓這後院成為了一處京城內難得的僻靜之地。會館裏的鄉賢祠、文昌閣、寶善堂、楚畹堂、風雨懷人館、子午井,各個都有故事。
在鄉賢祠樓上的文昌閣中,供奉著“文昌帝君神位”,這在京城內也算是少見的,當時設立“文昌帝君神位”,也是為了給湖南湖北兩省進京趕考的考生圖個彩頭。
而樓下的子午井,更是神奇不已,每日逢子、午時,清泉上涌,甘洌異於平時,所以被紀曉嵐稱為叫“子午井”。井臺刻有銘文,為傅岳棻撰序,作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淘井竣工之時,記述了子午井的名稱來源和其地的始末,其中一段如下:“湖廣館文昌閣之下有井曰子午,紀文達《閱微草堂筆記》雲:‘子午二時汲則甘,余時則否,其理莫明,或曰陰起午中,陽生子半,與地氣應也。’然二時何以水味獨甘,其理究不可知,或説亦末足據。”
杜彥鋒介紹道,北京戲曲博物館設立在文昌閣內,是1997年北京市掛牌的第100家博物館,當時在全國各地徵集京劇文物,基本陳列為“北京戲曲史略”,以戲曲文獻、文物、圖片和音像資料等多種形式,向觀眾展示了以京劇藝術為主線的北京戲曲發展史,其中有清代內廷供奉陳德霖的進宮腰牌,武生泰斗楊小樓演出用的戲裝等珍貴藏品 。
湖廣會館經營策劃部經理杜彥鋒
杜彥鋒聊起自己,原來也和京劇有著不解之緣:“我是中國戲曲學院畢業,算是科班出身,2012年到湖廣會館工作,對會館有著深厚的感情。日常,我除了在湖廣會館裏工作,還喜歡唱唱京劇、畫畫戲曲。我剛為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週年創作了一幅名為《諄諄如父語 殷殷似友親》的畫作,近日已捐贈給了母校,並被中國戲曲學院收藏,我希望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將國粹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配圖:杜彥鋒的京劇畫作品及畫作內容賞析
《諄諄如父語 殷殷似友親》
《諄諄如父語 殷殷似友親》畫作中是田漢、王瑤卿、蕭長華、史若虛四位中國戲曲學院老校長。中國戲曲學院成立於一九五零年元月二十八日,而今迎來七十華誕。此間櫛風沐雨,不忘初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田漢、王瑤卿、蕭長華、史若虛四位老校長皆是無私奉獻,不遺餘力,為新中國戲曲教育事業做出卓越貢獻。學院和戲曲人永遠銘記先輩之豐功偉績,繼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戲曲專業及相關藝術人才,德藝雙馨,繼往開來。
《關懷》
《關懷》展現了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京劇《楊門女將》佘太君扮演者王晶華與穆桂英扮演者楊秋玲等參演演員的這一溫馨畫面。2019年正值京劇《楊門女將》創演整60週年,又逢偉大祖國70華誕。表達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傳統文化和國粹藝術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文藝工作者的深切關懷。
《巨匠》
《巨匠》表現的是齊白石與梅蘭芳二位先生的師友之誼。齊白石與梅蘭芳均為享譽二十世紀中國的藝術大師,一位蜚聲畫壇,一位名滿梨園。二位先生之間的師友之誼,成為藝界之美談佳話。
《財源輻輳》
崑曲《財源輻輳》是過去堂會中常演的劇目,而且在每年陰曆大年初一“開箱”時也經常加演。先由四位武行演員扮雲童,再由武生、凈、老生等扮招財童子、利市仙官、黑虎形、趙玄壇等神仙。這是一齣吉祥戲,最講究群唱,要求臺上所有演員一同合唱:【粉蝶兒】、【泣顏回】、【點絳唇】、【石榴花】、【鬥鵪鶉】、【上小樓】等曲牌,非常齊整好聽。
《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係梅蘭芳先生早期古裝戲代表劇目。劇演維摩居士在毗耶離大城中現身有病,如來命文殊師利菩薩,率領諸菩薩諸大弟子前去問疾,藉談妙法。文殊等領法旨而去,如來又命天女到維摩居士室中散花,以驗結習。天女奉旨,率眾花奴,往赴散花歌舞。在第四場“雲路”和第六場“散花”中,梅先生載歌載舞,創造了許多優美的舞蹈動作;對於京劇舞蹈藝術的改進,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常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