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火花海災害治理完成將於國慶前夕開放

發佈時間:2020-09-27 11:02:4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曉燕  |  責任編輯:安平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9月27日訊 近日,世界自然遺産地火花海保護與培育實驗性研究項目階段性評審會議在九寨溝召開。會議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徐祖信為專家組組長,北京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有關專家出席。與會專家實地踏勘了火花海現場,聽取了項目承擔單位成都理工大學裴向軍教授報告,一致認為該項目達到了防災減災效果預期。特別是今年8月,九寨溝縣經歷百年來最大一次洪澇災害,防汛應急響應升級為Ⅰ級。受持續降雨的影響,九寨溝縣遭受洪澇災害,多地相繼出現山體滑坡、塌方、道路積澇,溝渠變險壑,低窪變泥潭;道路成河流,房屋被沖毀。火花海修復壩體保持穩定,發揮了有效的調控作用,得到了與會專家充分肯定。

據悉,火花海在2017年8月8日九寨溝7.0級地震中決堤,形成了長40米、寬12米、高15米的決口,湖泊景觀消失。受此影響,火花海上游疊瀑壩體裂縫、坍塌等次生災害發育,湖群潰決風險增大,嚴重威脅當地居民和遊客的生命財産安全;湖底鈣華坍塌、風化、沙化、黑化,退化嚴重;下游湖泊淤積,沼澤化趨勢明顯,遺産地美學價值受到嚴重影響。

2017年地震後的火花海

恢復前持續垮塌的火花海上游湖泊

基於保護人們財産安全和世界遺産的綜合考量,九寨溝管理局多次組織專家對火花海震損區域進行現場踏勘、科學論證和方案比選,在2019年4月正式確定成都理工大學為項目實施牽頭單位,總體負責火花海保育工作,四川大學和四川農業大學為參與單位,分別負責項目環境監測評價和植被生態恢復。九寨溝管理局與項目組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為原則指導,制定了以糯米灰漿和震損鈣華、崩塌落石等為主要原料的修復恢復技術方案,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積極肯定;按照“科研實驗、科學監測、科普教育”三位一體的實施方式,採用振衝碎石樁、竹錨桿植筋等技術處置了次生災害、恢復了震損壩體和植被生態。

恢復後的火花海

恢復後的火花海上游湖泊

(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