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恢復跨省遊,旅行社真正的挑戰才開始

發佈時間:2020-07-16 11:40:1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伍策 楠雪  |  責任編輯:安平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7月16日訊 7月15日,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在跨省遊與産業振興座談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表示,暑期已經到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好轉,避暑、研學、親子、康養、鄉村和自駕等旅遊市場將會漸入佳境。

戴斌指出,春節期間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對旅遊經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對有組織的旅遊活動和旅行社、OTA為代表的旅行服務商帶來巨大挑戰。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文化和旅遊部門、旅遊戰線勠力同心,積極開展企業扶持、行業互助和創新自救。從宏觀數據來看,旅遊行業在過去半年時間裏沒有因為有組織的旅遊活動而讓疫情傳播和擴散,沒有發生大面積的企業破産倒閉,沒有發生大面積的員工失業,沒有發生重大旅遊安全事故和涉旅投訴,全國遊客滿意度保持85分以上的高位區間。全行業踐行了“遊客至上,服務至誠”的核心價值觀,樹立了令行禁止的行業形象,用實際行動讓黨和國家放心,讓人民滿意。如果文化和旅遊部沒有在空前的壓力面前採取及時果斷的措施,這半年出現了遊客和員工在有組織旅遊活動中感染和擴散疫情的情況,那麼對於行業形象將是致命的打擊,復工復産也會變得遙遙無期。事實證明,我們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這為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旅遊企業復工復産,為文化和旅遊融合進程中的高品質發展,為國家謀劃“十四五”期間的小康旅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向同志們相向而行的努力致以深深的敬意!

這次恢復跨省旅遊和“機票+酒店”業務,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事實上,從1月24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出“停組團、關景區、戰疫情”的明電那時起,政府就一直在傾聽業界的聲音,也一直在關注業界的訴求,時刻牽掛著旅遊企業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和艱難困境,想方設法為旅遊企業杼困解難。2月5日,文化和旅遊部決定向旅行社暫退80%的品質保證金。一個月後,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出《關於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保持導遊隊伍穩定相關工作事項的通知》,強化導遊的勞動權益保護、開展線上免費培訓活動、完善綜合服務保障、不斷加強關愛引導。3月12日發出通知,有序恢復各地省內旅遊和“機票+酒店”業務,旅遊業進入“防控型復工”新階段,旅行服務商開始在周邊遊、鄉村遊、都市休閒遊領域創新發力。在密切關注市場數據,全力做好清明節、勞動節和端午節假日旅遊工作的同時,文化和旅遊部第一時間完成了“恢復跨省旅遊和“機票+酒店”業務”的政策儲備。由於個別熱點景區在清明節期間發生了遊客瞬間聚集的情況,有組織的旅遊活動引發的疫情傳播和擴散的風險加劇,6月份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又引發了新一輪的疫情,導致業界普遍關注的“恢復跨省旅遊”一再後延。從上個週末開始,我們判斷恢復跨省旅遊和“機票+酒店”業務的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經中央批准後,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出明電,儲備政策正式轉正。

戴斌認為,任何時候,都要聽從中央的統一部署和工作要求,與政府主管部門相向而行,時刻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文化和旅遊融合以來,黨和政府對旅遊業的戰略擺位明顯提高,而不是削弱了。這體現在《旅遊法》對國民旅遊權利的保障上,體現在文化和旅遊部門“三定規定”對旅遊市場的促進上,體現在“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上,也體現在疫情期間對旅遊行業聲音的傾聽和扶持政策的落地上。只有人民的旅遊權利得到充分的保障,遊客滿意了,産業發展和目的地開放才有現實基礎。這次疫情期間的旅遊市場規模、産業發展形勢,中央“普惠的而非差別的,市場的而非計劃的”的政策導向,與2003年的“非典”都不可同日而語。無論形勢的研判,還是政策設計,都不能做簡單地類比,更不能從局部的,甚至是個體感受去推斷全局。

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對旅遊市場的信心和企業創新發展的韌勁,要看到危機中孕育機遇,于變局中開新局。過去半年,我聽到太多哭慘、賣窮和埋怨的聲音,有段時間似乎不説旅行社多麼悲慘就是政治不正確,就是沒有“為民請命”。面對疫情,旅遊行業正確的打開方式應當是直面困難和挑戰,團結一致,共克時艱。十四年抗戰,那麼艱難,中華民族不也是挺過來了嗎?陳光甫先生創辦的我國第一家旅行社在抗戰期間面臨的困難,不是比我們今天大得多嗎?不也是和國家共進退,終成今天中國旅遊集團的旅行服務基因嗎?

任何時候都要把遊客對安全和品質的需求置於企業文化的核心地位,堅持做陽光下的生意。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先有遊客,才有旅行社;是旅行社需要遊客,而遊客則不一定需要旅行社。1841年托馬斯·庫克的那次火車禁酒之旅,才正式拉開了旅行社的序幕,並奠定了迄今為止的“觀光、團隊、包價和導遊”的傳統旅行社運營模式。而人類的旅遊活動呢?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只不過是沒有通過旅行社去實現罷了。如今每年60億人次的出遊,無論是國內旅遊還是入出境旅遊,旅行社組織和接待的比例都已經很小很小了。但是遊客對吃住行遊購娛,以及研學、商務、會展、醫療、探親訪友的旅行服務需求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是不斷上升的。否則我們無法解釋攜程、去哪兒、馬蜂窩、美團、京東等新型旅行服務商的成長。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當代科技的廣泛應用,以及追求個性、自由與品質的年輕人成為旅遊消費的主力群體,相信還有更多的去仲介化的業態被創造出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遊客需要的是旅行服務,而不是旅行社,尤其不是傳統的産品、服務和業態。

戴斌對全年旅遊經濟運作繼續保持相對樂觀的預期,大概率會走出W型,甚至U型曲線。他想提醒大家的是,旅遊市場的恢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更是需要旅遊企業持續創新的過程。不可能政府發個文件,明天線上平臺和線下的門市部就門庭若市了。整個疫情期間,我最擔心的不是跨省遊業務什麼時候放開,而是放開後,遊客還跟不跟旅行社走。真要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大家連個吐槽的對象都沒有了。

戴斌希望旅遊企業重點佈局跨省旅遊業務的同時,繼續關注省內跨市、跨縣區遊,包括周邊遊和本地休閒市場。通過今年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和端午節四個假日旅遊市場的數據,之前的一些理論觀點得到更加明顯的驗證:旅遊需要美麗風景,更需要主客共用的美好生活。疫情期間,傳統旅行社組織的旅遊活動停止了,可是旅遊活動並沒有停止啊。遊客更願意以自駕的方式和家人一起,去欣賞近程的風景,去體驗日常生活的美好。這裡面有沒有商機?肯定是有的,而且很多。本地遊由於資訊不對稱相對較小,主要靠産品和服務品質去拓展市場,做好了,企業的競爭力增強了,我們的職業尊嚴也就有了保證。自駕遊同樣需要目的地資訊,還需要加油、停車、保險、救援、社交等新需求,現在基本上是汽車、登山、野外等俱樂部在滿足。旅行社完全可以通過渠道合作、聯合研發和專業服務等模式介入這個全新的領域。如果忽視本地遊和周邊遊市場,單純寄希望於跨省遊和未來的出境旅遊,行業為疫情所付出的代價很可能就落空了,這也不是政策的本意。

戴斌指出,希望旅遊企業加強科技應用和文化創意,在轉型升級中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個問題在疫情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以後會更加明顯。如果我們還是走傳統線路的不合理低價銷售模式,靠遊客的自費項目和購物返傭,甚至和商家串通搞強迫消費和欺詐消費的話,市場還是會無情淘汰我們的。不要覺得傳統的旅行社退出市場,遊客就沒法子旅遊,行業主管部門就沒事幹了。只是美麗中國旅遊夢越來越成為現實,只是社會主義市場機制越來越完善,舊的模式如果不與時俱進的話,就一定有新的模式來替代。在旅遊領域,沒有誰是天然的嫡系,也沒有誰是一成不變的主力,而是誰能幹讓誰幹。政府的首要職責是保障人民的旅遊權利,其次是推進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對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暑期已經到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好轉,避暑、研學、親子、康養、鄉村和自駕等旅遊市場將會漸入佳境。全體旅遊人應團結起來,面向未來,強化創新,抓住難得的政策窗口期,共同推進旅遊産業振興和高品質發展。

(本文節選自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7月15日在跨省遊與産業振興座談會主題演講——《恢復跨省遊,旅行社真正的挑戰才開始》,有刪減。)

(伍策 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