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與國家文物局簽署文物保護戰略合作協議

發佈時間:2019-12-20 15:28:0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尤紫璇  |  責任編輯:安平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12月20日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2019年12月19日,國家文物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簽署《深化四川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戰略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合作協議》)。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楊興平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霖主持簽署儀式。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全勝,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高中偉,國家文物局有關司室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根據《合作協議》,國家文物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加強協作,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探索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新路徑,共同推動四川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助力四川文化強省旅遊強省建設。國家文物局將支援四川依託三星堆遺址建設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支援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建設和川陜革命根據地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支援古蜀文明遺址、絲綢之路南亞廊道四川段、藏羌碉樓與村寨等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支援將巴蜀文化考古研究納入“考古中國”範疇,建設古代都市考古遺址保護利用重點科研基地,支援四川開展重點石窟及石刻文物保護利用項目,建設中國南方地區石質文物保護重點科研基地和重點實驗室。支援四川實施博物館提升行動,新建或改擴建一批高水準的綜合性和專題性博物館,支援與義大利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考古發掘、文物保護、陳列展示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援依託四川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考古研究、文物保護、博物館等領域培養一流專業技術人才。支援依託成都中醫藥大學建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中心或重點科研基地、建設中醫藥文化博物館,支援四川通過設立基金、社會捐資等方式保護文化遺産。



四川省人民政府將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綜合評價,強化省級部門文物督察職責,落實市、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文物行政執法責任。進一步加強各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和專業機構建設,在事業單位改革中保持文物保護、博物館機構隊伍穩定和發展。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建設、三星堆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設等予以傾斜。進一步加強城鄉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完善地下文物保護管理體系,將文物保護相關內容納入國土空間規劃。

《合作協議》的簽署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重要精神的具體舉措,對於全面深化四川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工作,加快四川文化強省旅遊強省建設,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具有重要作用。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相關背景材料

四川是紅軍長征三大主力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省份,也是長征途中召開會議最多、發生重要戰役戰鬥最多、經歷自然條件最為惡劣的地區,是長征中紅軍三大主力之間最早實現戰略會師的地方,是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紅二方面軍的誕生地,也是為紅軍長征提供人力財力支援最多的省份,在紅軍長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川是紅軍三大主力長征都途徑過的唯一省市,是紅軍長征的主體地區之一,轉戰10個市州69個縣,足跡遍于全川東南西北。紅軍長征在四川的征戰歷程,為長征精神的形成和鑄就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基礎,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四川遺存有不可移動長征文物442處,在紅軍長征途經全國15個省(市、區)中位列第一,佔全國總數的27.5%,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5處。擁有可移動長征文物2788件(套),珍貴文物112件(套)。四川長征文物類型豐富、價值突出、特色鮮明,廣泛分佈于長征沿線區域,是所涉及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是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豐富而寶貴的文物資源。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戰略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精神,根據《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要求,目前正組織編制《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建設保護規劃》,以作為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建設的主要依據和行動綱領。

三星堆遺址相關背景材料

一、遺址基本情況

三星堆遺址係1988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大遺址、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三星堆遺址分佈面積12平方公里,距今4800至2600年,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蜀文化、古城、古國遺址。現有保存完整的東城墻、西城墻、南城墻、北城墻和月亮灣內城墻,以及祭祀坑、宮殿區建築基址、居住址、墓地等重要遺存。三星堆遺址被稱為“人類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世界第九大奇跡”,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二、考古工作情況

三星堆遺址自1929年發現以來,專業考古單位對遺址、鴨子河上游至龍門山脈東麓區域開展了7次考古調查,共計調查面積近500平方公里。在遺址重點保護範圍和一般保護範圍開展考古勘探5次,面積13平方公里。開展考古發掘35次,面積近14000平方米,主要集中于青關山—真武宮—月亮灣臺地、三星堆兩個區域以及各道城墻,另在仁勝墓地、倉包包臺地、西泉坎臺地各有1次發掘。通過上述工作,目前已確認遺址分佈面積約12平方公里,核心區域即城圈以內約3.5平方公里,遺址堆積最豐富的區域集中在青關山—真武宮—月亮灣臺地、倉包包臺地和三星堆,倉包包以南的臺地和西泉坎臺地也有一定分佈,三星堆祭祀坑以南、南城墻以北的區域較為薄弱。初步判斷三星堆遺址有兩重城圈,外圈為大城,由東城墻、西城墻、南城墻和北城墻(青關山城墻—真武宮城墻—馬屁股城墻)合圍而成,內圈有倉包包和月亮灣兩個東西並列小城。大型紅燒土建築、夯土臺、玉石器坑、小型祭祀坑以及銅牌飾、大型玉器、列石璧等均發現于小城內,可能是宮殿區;大型祭祀坑位於三星堆,屬祭祀區;小型墓葬集中分佈于西城墻外的仁勝村,為一處小型墓地;西泉坎臺地發現有玉石器半成品、石料等,似為手工業作坊區;小型溝槽式建築、普通灰溝和灰坑在遺址各處均有發現。歷年考古工作出土的金器、銅器、玉石器和陶器等遺物的總數超過50000件。

三、學術研究情況

伴隨著考古工作,與三星堆遺址有關的考古研究也一直在持續開展,目前三星堆遺址的分期編年體系已經基本建立起來,遺址所屬考古學文化及其與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情況也大致明確,遺址的聚落結構及城墻營建過程也得到了初步的了解,而祭祀坑及出土文物的年代、形制、紋飾、性質和寓意等一直是學者討論的重點,與三星堆遺址有關的歷史研究、科技考古研究等也有所開展。目前已發表正式考古工作簡報16篇,另在《中國文物報》、《中國重大考古發現》、《中國考古學年鑒》等報刊書籍上對歷次工作進行報道。出版《三星堆祭祀》考古報告一部,正在編寫的大型考古報告一部。出版有《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紀錄》,主要收錄發表三星堆遺址歷年出土較為重要的金、銅、玉、石、陶器。此外,與三星堆遺址有關的研究成果卷帙浩繁,初步統計已超過2000篇(部)。

四、三星堆博物館情況

三星堆博物館位於三星堆遺址東北角,是國內大型現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博物館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約1000畝,現有兩個展館,展示面積近12000平方米,分為第一展館(綜合館,陳列金、銅、玉、石、陶等類文物)和第二展館(青銅專館)。三星堆博物館2001年被評為首批國家AAAA級景區、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先後獲得了“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青年文明號”“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等榮譽稱號。自三星堆博物館建成開館以來,先後接待國內外遊客2100多萬人次。舉辦三星堆等國內巡展、展示三星堆文物36次,遍及15個省(區)18個城市,觀眾近千萬。舉辦三星堆等境外文物巡展65次,遍及五大洲、20余個國家(地區)100余座城市,觀眾300余萬,三星堆文物已成為宣傳四川文化的金色名片。

(尤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