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願這一場結穗飽滿更勝以往。
鄉野的日子過得慢,春華秋實實實在在。
稻子入了十一月,已經收成。
後續就是日常:一個碗,盛平凡。
往常年月,父輩們吃過了飯,總一把鋤頭扛著,趁著朦朧的月色往水田裏去。
匍匐、抬頭、額觸蒼天,小心翼翼地收拾了一地月光上床。
經年的長跑,從忽而今夏到轉瞬成冬,從一粒種子到一粒米,那些豐足的始末被慢慢催熟。
晴日朗照收割春秋,稻禾豐美是家家歡喜地忙。
田埂上的風聲由遠及近,孩子們也趕趟熱鬧勁兒,揚著呼哧帶喘的快樂聲,挎著竹籃神氣地往地裏去。笑著鬧著把小人書裏的人物,任憑想像來呈現,站在太陽底下一路走一路拾穗行歌,遊刃有餘地盛放光芒。
打稻脫谷,緊要趁霜晴。幾隻鳥兒在村莊上空東張西望,一個不留神撲啦啦落下來,紅色的腳蹼印兒在金色的稻穀場上潦草了幅雪花圖。一粒粒顆粒飽滿的金黃紛紛颺颺抖落下來,人們希望的年代,開場了!
苞谷地裏的玉米,胖瘦長短不太均勻,顆粒分明像個藝術品。一根桿上挂了三四個,結得算多,聽風吹葉子劈劈啪啪,一個個都累得直不起腰來。水果味的,簡簡單單自然生長到成熟,現摘現啃顧不得鏡頭, 舒舒服服吃了個半飽,愜愜意意摘了回家,元氣!
白的屋頂,黃的樹梢,金的稻田,菜畦井井,青青蔥蔥。那模樣個頭煞有介事地把人唬住,不怕生很有鏡頭感。
飯在大鍋裏,人在稻場上,灶膛裏七八塊粗樹枝添進去烤著剛挖的地瓜,有小兒繞膝下。陽光照進院兒來,季節花兒一叢叢地開,碎石像黑珍珠閃著光,炊煙升起來的時候充滿了故事性和場景感,是所有照片和文字都無法傳達。
米之為大,無米不成佳肴。剛起鍋就惹了氣氛,顆粒堅硬,質地軟糯,色澤清白透明,香味濃郁爽口,“鴨稻米”的質感明顯不同尋常。
聽張姐説幾句門道,鴨稻米好吃自然是有原因的。這到了季節成群的鴨子嘎嘎的撲棱翅膀奔向稻田,給稻田唱的情歌去,越動聽,這田裏的稻子長出來才越好吃。
高風牧雲,四碟端陳,一碗鹹肉菜飯,吃得乾淨碗底福現。吃飽了持根木棍,往那灶膛裏探去,將紅薯撥弄出來,滾燙滾燙,得揉搓幾下,在手轉机轉,趁熱咬上一口,兒時的熱鬧與簡單都抖落了出來。
鄉野原生,土地元氣,守拙守真。
養身之道,在於與土地重修舊好
透過佈滿水氣的窗玻璃,一份羊湯明爐把團圓烹得熱鬧響亮。
湯燉得滾燙,切了肉,肉要清爽緊致的,煮得鮮嫩酥爛,稍帶些羊雜加白菜、粉絲、鴨血和油麵筋一鍋煮了。到了火候揭開灶上咕嘟咕嘟滾開著的湯桶,舀一勺沸騰的白湯衝入碗中,一把切得細勻的蒜葉在奶白的羊湯裏生翠生翠的耀眼……
就這樣一口一口慢慢呷,一碗落肚,圍巾帽子外套統統都戴不住了。
天上的鵝肉,地上的驢肉。成色清亮,絕非骨湯粉之流,一碗文火慢燉的白湯砂鍋鵝,了了做自己的神農氏。
肉湯筍幹最受待見。油水錦入筍肌,筍片在肉湯中舒展、飛旋開來,入了味。吃上幾個回合,恍惚也能聽著菜園子裏筍破土的聲音。
雙拼養生湯、鮑魚時錦盅……惜福的人會仔細添飯,一頓不吃就會非常想。
門前有花,雨後有傘,醒時耕禾,睡了聽風,用慢條斯理的一頓飯,換凡常日子裏的小確幸,遙遠村莊把記憶裏的童年保存得格外陳舊,豐收的人一看就心悅。
(尤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