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歷代帝王廟“整容” 明年中“上新”

發佈時間:2019-10-16 09:24:33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宋卿
大字體
小字體

歷代帝王廟內,腳手架旁的施工馬道曲折回轉,延伸向10多米高的作業面。今年74歲的張三來如履平地,不用扶著把手,他輕盈地爬到了屋頂,和正在安裝瓦件的古建工匠交代著施工要領。

張三來是歷代帝王廟修繕項目的技術顧問,來自首開房地總承部第八項目部,項目部於今年5月正式進場施工。他的白夾克衫和黑褲子上都蹭滿了灰,一層厚厚的塵土讓手掌上一道道溝壑更加顯眼。

“瞧瞧這綠琉璃瓦多漂亮,要還原古建築的風貌,一招一式都有講究。”説起古建修繕的老本行,他來了興致,顧不上拂去身上的塵土,念叨起修繕帝王廟的故事。

帝王廟于去年末閉門謝客,古建工匠開啟對景德門、景德崇聖殿、祭器庫、宰牲亭等16座文物建築屋面進行保護性修繕。工匠們目前正忙碌古建築屋面修繕,更換景德崇聖殿頭層檐椽望、圍墻剷除舊墻皮等工序也將開展。

邁進帝王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景德門。屋頂傳來清亮的施工聲,幾名瓦作工匠在陡峭屋面上來去自如,站定在木“梯子板”上,他們工法嫺熟,一手用瓦刀鋪灰,另一手替換新瓦。

在帝王廟,古建築屋面多為“黃琉璃屋面”和“黑琉璃綠剪邊”,“綠剪邊”説的正是這裡特有的綠琉璃瓦。自15年前完成大修後,帝王廟各古建築檐頭等部位逐漸老舊,一下雨屋頂就滴水,古建工匠入場“把脈”後才發現,木基層和瓦件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

為了給帝王廟局部“整容”,古建工匠全面排查瓦件,替換開裂破碎的瓦件,把瓦上鬆動脫落的捉節灰和夾壟灰剔除,再重新進行鑲灰勾抹。

在古建築旁的多處空地上,不同類型的瓦片連綿成片,一些新造的古建瓦上印刻上了生産日期。據介紹,帝王廟修繕遵循“修舊如舊”原則,保證文物本體的原來形制和結構不變,最大限度保存文物建築的歷史資訊,堅持運用原有材料的質地和傳統古建修繕工藝。

“必須更換的瓦件等材料材質、規格、色調都應與原來一致,並進行標識。”現場技術人員程超舉例説,所有古建築用到的瓦件都分具體樣式,比如景德門用的就是六樣尺寸的瓦件。

歷代帝王廟俗稱帝王廟,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西元153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與太廟和孔廟相齊,合稱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廟宇。

作為碩果僅存的唯一集以三皇五帝為代表的歷代帝王于一體的歷史紀念場所,歷代帝王廟于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2000年底到2004年春,北京市和西城區政府實施了歷代帝王廟文物保護工程,2004年修繕完畢後對遊人開放。記者了解到,歷代帝王廟此次修繕將於明年6月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