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0月14日訊 “重走黃公望之路,從富春江到新安江”寫生之旅10日正式啟幕。來自6個國家與地區的18位著名水彩藝術家,將用10天的時間,沿著河流,漫遊360余公里。他們,將以今日之眼光,重新品味《富春山居圖》;他們,溯富春江而上,至新安江,與青山河流對話;他們,百里寫生,古今對望,用手中之畫筆,致敬黃公望,致敬黃賓虹,致敬張大千,致敬新安畫派。
中外水彩畫有共性用水彩畫打造和重朔恰如其分
本次活動18名水彩畫家之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水彩畫藝委會副秘書長崔全順接受採訪時表示,富春江、黃公望、小洞天之前在我腦海裏就一直是個“謎”,來到這以後,這個“謎”被徹底解答了。因為,古人對這裡的大山大水的描繪已然入胸,今天,我們來到這裡,不僅是一種致敬,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重設。
崔全順認為,“重走黃公望之路,從富春江到新安江”活動有個特點,就是有中外藝術家同時用水彩畫的語言表現山水人文景觀。他説,因為水彩畫是西方畫的一種媒介,但恰恰是西方畫和中國畫有很大的共性,比如説中國山水畫用水和墨結合,西方水彩畫是水和顏色的結合。用水彩畫的語言打造和重朔新安江、富春江,會很恰如其分。
崔全順期待,通過這次“從富春江到新安江”寫生之旅,用他的畫筆描繪這裡的人文氣息,也通過中外水彩畫家的共同研究,用水彩畫語言表達這裡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北方冬天、工業印跡、鄉村眷戀成為自己的最愛
崔全順説,在北方的冬天,自己會懷著深厚的情感和強烈的表現慾望,去觀察北方冬天鄉村裏發生的一切。他認為,正是因為冬天裏的村莊形式美的存在,他才確定用“點、線、面”的構成語言來表現冬天裏北方鄉村發生的故事,在水與色與景的交融中反覆實踐,才畫出了“透過車窗外的雪景”、“被雪覆的村莊”等作品。
對於崔全順而言,在遼寧鞍山,鋼廠裏的印象對他來説有一種説不出的熟悉與親近感。把大工業印象的形態用構成語言統觀全局。如,大工業廠區裏粗細排列的管件作為一種線的表現形態,高叢林裏的廠房作為塊面的形態,機車等作為一種點的形態,便可達成畫面的和諧效果。
崔全順認為,水彩風景畫的意象表現即是內心的感悟,也是表達客觀事物的情感符號。因此,將色彩、線條、構圖等技巧轉化成視覺語言,並傾注自己對北方鄉村眷戀的情感,讓畫面産生“韻味”,才能表現出大山、大水的意象和意境。
在採訪即將結束之際,崔全順表示,此次“重走黃公望之路,從富春江到新安江”寫生之旅是自己職業生涯中的另一種“矛盾衝突”,這或會讓自己更多地思考。他説,南方景致的細膩和自己的畫風必然會讓自己在矛盾中前行,這是他需要相容的部分,也必然是自己畫家生涯中一件極其有意義的事情。
據了解,“重走黃公望之路,從富春江到新安江”活動由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上海聖菱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承辦,貴州茅臺集團茅源酒、黃山市祥源度假酒店、齊雲山自由家特別支援。(文/水深而清 圖/袁雪飛 趙凱 常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