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12日訊 “今年基地300畝藤椒進入豐産期,一畝産量近1噸,預計産值超過300萬元,將為鄉親們帶來一大筆收入”。眼下正值藤椒的採摘季,位於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的各個藤椒基地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走進該區羊木鎮東山廟村藤椒種植基地,只見連片的藤椒林鬱鬱蔥蔥,飽滿的藤椒粒壓彎了枝梢,村民們正在忙著采收,村主任王興碧樂開了懷。
東山廟村藤椒的豐收,僅僅是朝天藤椒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朝天區藤椒種植面積達4萬畝,覆蓋22個鄉鎮51個村,今年藤椒總産量將突破4500噸,可實現鮮果、精深加工、鄉村旅遊等綜合産值1.35億元,藤椒産業已成為該區群眾脫貧奔康的又一特色産業。
因地制宜,荒山遍植“搖錢樹”
採訪當天,朝天區馬家壩鄉天高雲淡,群山延綿環抱,藤椒林碧鬱蔥蘢。來自該鄉的産業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鄉藤椒種植面積1萬餘畝,總産值將突破1000萬元,每人平均增收6000元以上。尤為可喜的是,隨著藤椒産業發展,外出村民紛紛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活力。
“別看現在滿山的藤椒樹上青果纍纍,幾年前這裡都是野草叢生的撂荒地。”馬家壩鄉黨委書記王興強介紹,該鄉山高坡陡,前些年,村裏群眾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為主,一年收入僅夠一家人糊口,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土地撂荒嚴重。2015年以來,該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引導群眾調整産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藤椒産業,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還使許多農戶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
小小藤椒樹,怎麼就變成了朝天山區群眾的“搖錢樹”?
文波是當地最先“吃螃蟹”的人。2012年,這位在成都打拼多年、四川調味品行業領軍人物選擇返鄉創業,他發現家鄉山地資源豐富,常年氣候溫和,適合規模化發展藤椒産業。在朝天區委、區政府的支援下,他成立了集藤椒“種植、管理、加工”為一體的裕鑫公司,引進藤椒在羊木鎮、西北鄉示範種植500畝,2015年該示範試種的藤椒如期投産見效,效益可觀。
隨後幾年,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朝天藤椒産業蓬勃發展,産業逐步覆蓋22個鄉鎮51個行政村7000余戶,其中1200余戶貧困戶從中受益。
抱團發展,椒農抱上“錢串串”
在馬家壩鄉五七村見到村民王加勇時,他正在採摘自家的藤椒。2016年起,他不再外出務工,而是跟著藤椒合作社,把自家7畝山地全部種上了藤椒,經過幾年的精心管護,今年藤椒均進入初挂果期,按照目前6元每斤的收購價格,將為他帶來2萬多元的收入。攀談間,王加勇麻利地用剪刀將一串串藤椒剪下,他笑著説:“如果不實驗,真不曉得我們這窮山上還能長出‘錢串串’!”
山高坡陡、土地貧瘠,耕地面積僅佔全區面積10%左右,一直制約著朝天農業發展。近年來,隨著藤椒産業的崛起,該區農業發展瓶頸得以突破,不僅綠了山川護了生態,更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朝天區供銷聯社負責人介紹,藤椒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耐瘠薄、耐乾旱,3年投産、5年進入豐産期,稍加管護可使豐産期持續20餘年,是一種集生態效益與經濟價值于一體的綠色産業。
近年來,該區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産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創立並完善了“産前墊資、産中服務、保底回收、按産分成、二次返利”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按照“服務功能表”,為種植戶提供集中育苗、統防統治、鮮椒下樹、代收代儲等託管服務,並聘請種植專家、技術骨幹充當“田保姆”,實現種植戶抱團發展、合作共贏。截至6月底,該區共建藤椒種植基地29個,藤椒種植專合社22個。
産業融合,群眾生活“麻酥酥”
水煮魚上點綴一撮鮮嫩的藤椒,滾油一潑,麻辣鮮香撲面而來;抑或是涼拌小菜中加入兩滴藤椒油,麻味綿長,讓人欲罷不能……今年朝天藤椒喜迎豐收,各地遊客慕名前來體驗採摘、品嘗藤椒菜品。
“將家鄉天然的綠色生態環境,轉換成優勢産業,做成真正的‘生態調味品’!”創業之初,裕鑫公司董事長文波就這樣表過態。在這場美味與幸福的長跑中,該公司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踏進裕鑫公司加工車間,一探藤椒油加工全過程。剛踏進生産車間,濃郁的藤椒香氣便撲鼻而來,“藤椒鮮果加工成藤椒油要經過清洗消毒、壓榨磨漿、配油融合等7道工序,每道工序要使用專業設備,可實現年生産高濃縮藤椒油500噸。”裕鑫公司總經理何流介紹,公司還與廣元市內外100余家食品單位及超市達成合作協議,長期提供鮮椒、幹椒和可食性藤椒嫩葉,並在重慶、雲南等17個大中城市設立藤椒系列産品直銷點、專賣點等直銷窗口150余個。截至6月底,調味品銷售總額達1.5億元。
從零星的種植,到加工、銷售、旅遊觀光……朝天區最終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藤椒産業鏈,搭上“藤椒脫貧致富快車”的群眾越來越多。據悉,到2021年,該區將發展藤椒基地5萬畝,帶動周邊縣區發展5萬畝,豐産期年藤椒産業綜合産值將超過10億元。
(郭蘭 祝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