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那沉靜的一灣清泉,倒影著藍天麗日,山風拂面,鳥鳴深澗,與不遠處的窟窿峽大峽谷,相映成趣。而最美的還是這片廣袤無垠的牧場,牛羊散佈,鷹擊長空,無不折射著一種神秘而悠遠的淒美。
焉支山下,殘月寒光,映照著這片遼闊肥沃的牧場。山丹軍馬場,又稱皇家馬場,洋溢著千年傳奇的故事,流傳至今。
我的家鄉與這座皇家馬場毗鄰。其實歷史上的皇家馬場範圍很廣很廣,青海祁連、門源兩縣以北、祁連山北麓的大片肥美草場,都是皇家馬場的領地。這片肥美傳奇的草場,永遠定格在焉支山以西、與偉岸的祁連山形成寬廣平坦的峽谷,引發了多少狼煙烽火和離愁別緒。
兒時的我站在鄉下的小院,就能看到遠處的焉支山,在我的家鄉叫做大黃山。也許盛産中藥材大黃吧,對兒時的我,這座山叫什麼名字一點也不重要。只感覺這座大山是那樣的高大、威嚴、神秘而遙遠。每年的八月十五,月亮總是從遙遠的大黃山升起,紅紅彤彤,大如圓盤。母親每在這個時節總是教導我們説,不能用手去指大黃山,那樣指頭會生蛆,嚇得我們望都不敢望這座山,心中更增添了無盡的敬畏和神秘。現在想來母親為什麼會有那種説法,其實是當地人對這座神山的一種敬畏。就像晚輩不能隨便指著長輩説話一樣,是當地鄉民對大山最樸素的情感流露。
而軍馬場,這個享盡皇室威儀的養馬牧場,就在這座大山腳下。這片廣袤的牧場,也一樣罩上了一層神秘的光環。歷史上一批一批的軍馬 從這裡出生、成長、訓練並走上前線。大宛馬,汗血寶馬,蒙古馬,甚而名震千古的赤兔馬,都是從這裡走出的。 “乘我大宛馬,撫我繁弱弓”,山丹軍馬場,兩千多年來,為中華民族的浮沉壯大,立下了赫赫戰功。
我曾多次來到這片美麗的牧場。第一次,我還在上初中,假期便隨著年長的堂哥幾人,來到軍馬場一個名叫大香溝的山谷挖野生中藥材。那時的軍馬場是那樣遙遠,車坐扁都口,便徒步前行。穿過無垠濃密的草場,踏著嶙峋兀立的怪石,在一座高高聳立的山峰下面,我們就駐紮在一面石壁下能避風擋雨的地方。滾滾的河水從我們身旁不捨晝夜的流淌,遠處的高山一下雨便堆滿了積雪,軍馬場場部的牛羊就在山坡吃草,一個牧羊人騎著駿馬穿著迷彩服在山脊徜徉。我當時看到那個騎馬放牧的漢子,羨慕了老久,甚而萌生了棄學從軍的念頭。那裏生活著成群的燕子,每到傍晚便像箭一樣穿刺藍天,在我們蝸居的窯洞周圍飛翔起舞。石壁上,她們築的窩一個挨著一個,雛鳥探著腦袋窺視著山外的世界。遠山,一縷瀑布傾瀉而下,遇到山洪,振聾發聵,壯美異常。
再一次去皇家馬場,我已經初中畢業。跟著鄰家一位大哥,我騎著一頭騾子,從百里開外的家鄉向馬場一個叫烏龍口的地方進發,去那裏把我的騾子託付給放牧的親戚。我騎著我的騾子,和鄰家大哥的棗紅馬一道,遊遊蕩蕩,走了兩天路程,才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在馬場的第一個夜晚,我們借宿在軍馬三場一位職工的帳篷中。第一次睡帳篷,還是軍用大帳篷,我內心充滿著好奇和滿足。烏龍口在軍馬一場,已靠近金昌市地界。那個峽谷很深,牧場在大山的半山腰。每到傍晚,濤行谷底,牛羊歡歌,炊煙嫋嫋,鳥語花香,好一個世外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