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4月19日訊 中共樂山市委副書記、樂山市人民政府市長張彤在今天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茶鄉峨眉山國際茶文化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茶博會”)開幕式上表示,樂山期待通過茶博會,以茶為媒、以茶結緣,與中外茶企、茶商、茶葉專業人士一道,擴大開放合作成果,共用茶業發展紅利,讓更多樂山好茶走出國門、香飄世界。
張彤説,茶匯樂山,緣結天下。樂山有“高山雨霧”最顯著的特徵。一方好茶源於一方水土。樂山地處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過渡地帶,呈“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徵,全域森林覆蓋率高達57.7%,生態環境良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6℃—18℃之間,年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大部分茶園分佈在500米—1200米的海拔高度,特別是峨眉山系溫潤的氣候、起伏的山巒、常年的雲霧,再加上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形成了絕佳的“高山雲霧”自然特徵,為茶樹的繁育生成提供了得天獨厚、不可複製的環境條件,不僅賦予了“峨眉山茶異於天下”的獨特品質,也讓樂山成為了全國名優綠茶的最適宜種植區。
張彤認為,樂山有“茶旅相融”最突出的優勢。旅遊業和茶産業是樂山的兩大“比較優勢”、兩張“金字招牌”。樂山文旅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厚重,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和人文景觀滋養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成為樂山文化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市委正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支援樂山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的重大部署,堅定不移推進“旅遊興市”,把名茶與名山、名佛、名人、名城融為一體,著力推動茶生態、茶産品、茶文化與文旅全要素互動,積極培育茶文融合、茶藝結合、茶養契合等新業態新産品。目前,樂山市已初步建成12個現代茶産業融合示範園區,開發推出了峨眉山“萬年祈福、黑水問茶”等3條精品茶旅線路,涌現出了天福觀光茶園等一批A級景區和清溪茉莉小鎮等一批茶旅特色小鎮,年接待中外遊客300余萬人次,不僅激發了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的“乘數效應”,而且為樂山旅遊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動能。
張彤強調,樂山有“區域品牌”最凸顯的價值。樂山是“中國綠茶之都”、川茶主産區,現有茶園130萬畝、年産量近13萬噸。當前,我們正依託國家品質強市示範城市創建、全省放心舒心消費城市試點等平臺,大力深化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産品品牌”戰略和品牌提升行動,紮實推進全國峨眉山茶産業知名品牌示範區、國家出口茶葉品質安全示範區等建設,打造了峨眉山茶、犍為茉莉茶、馬邊綠茶三大區域品牌,培育了竹葉青、論道、峨眉雪芽、天福茗茶等一批中國馳名商標,形成了樂山茶産業的“五朵金花”。目前,全市37家茶葉企業使用“峨眉山茶”區域品牌,“峨眉山”茶的品牌身值逾50億元。
張彤介紹,樂山有“産業扶貧”最生動的實踐。一片茶葉不僅聯動一大産業,更能致富一方百姓。樂山是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有40%以上的茶園分佈在小涼山、烏蒙山等集中連片貧困區域。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茶産業作為推進産業扶貧、增強造血機能、助農穩定增收的富民産業來打造,創新開展“百企幫百村”,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萬畝茶山”變為“金山銀山”,讓“一方好茶”造福“一方百姓”,讓“茶葉子”幫助更多農民鼓起“錢袋子”。目前,樂山市已發展茶葉專業村350余個,茶農年每人平均涉茶收入達到6500元,近年來已有2萬多貧困群眾依靠發展茶業告別了“貧困戶”,走上了“小康路”。
張彤指出,樂山有“全域開放”最活躍的市場。翻開樂山茶葉發展的歷史畫卷,每一卷都飽含著開放交流的足跡,早在唐宋時期樂山茶品就通過茶馬古道、絲綢之路銷往海內外。如今的樂山,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名優綠茶集散地、四川南茶北銷和舉辦茶事活動的重要樞紐,年交易額近200億元,茶葉綜合産值居四川前列。去年實現茶葉直接出口創匯近1200萬美元、躍居全省第一。當前,我們正搶抓國家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和西部開發開放歷史機遇,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緊扣“全域開放年”經濟工作主題,加快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
“一壺香茶迎賓朋,花開時節又逢君。我們將以茶之名再出發,不斷深化茶之道、茶之品、茶之旅三大活動,誠摯歡迎四海賓朋到樂山品茗論道、觀茶賞景,交易洽談、投資興業,共同譜寫茶業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張彤如是説道。
(伍策 尤紫璇 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