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合黎山擋住了烽燧的流向,過山,是無垠的戈壁大漠和廣闊的草場,是漠北,是胡人的天下。
在祁連山下這片叫民樂的土地上我走了無數遍,我很奇怪這裡怎麼立著這麼多的土堆。直到今天,歲月的積累,讓我聽到了歷史的呼喚。
這些零亂散佈的土堆,是烽燧,古時戰爭的産物。
從青海過扁都口大峽谷,山勢蜿蜒,險峻挺拔。出大峽谷,便是千里河西的沃野,座座烽燧在這裡兀立。土牛城,這個守護扁都口峽口的城堡,曾經駐紮過大漢鐵騎的古城,只剩遺址。周邊山頂壘著幾個倒塌的烽燧,默默見證著西漢以來中原民族和土蕃軍隊兩千多年的進退攻伐和歷史煙雲。
馬營墩,民樂縣南豐鎮的一個小村,這個村名很奇怪。其實一點不費解,霍去病西征至民樂,設立皇家馬場,馬營墩村便是皇家馬場的一個飼養場,為防外敵入侵,也為防盜賊偷馬,這裡設立了一個瞭望塔,塔身坍塌,便只剩土墩,現在的烽燧。馬營墩村民應該驕傲,他們的先祖曾經是霍去病的戰士,而他們的使命更加光輝,他們看護著軍馬,那時的輜重和快速反應部隊,就像現在的空軍和坦克部隊一樣重要!
八卦營村,在永固鎮東邊位置,村旁有座墓,名為八卦營漢墓群,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估計這裡曾經設過八卦陣或者與八卦圖有關的兵營。這裡是霍去病屯養軍馬的前哨,遺址留存著大量的瓦當,青磚,還有高聳的點將臺。村對面的土山,一個接一個的烽火臺,向西綿延,直指玉門關。而從八卦營向北,也是烽燧不斷,直達山丹,到了北邊的合黎山,便像風箏一樣斷了連接。其實它們是和山丹的漢明長城連為了一體,在張掖古郡匯集,一路向西。合黎山擋住了烽燧的流向,過山,是無垠的戈壁大漠和廣闊的草場,是漠北,是胡人的天下。
民樂縣的烽燧一個接著一個,擺布在祁連山下。我很奇怪,烽燧是由長城連接的,但民樂的烽燧怎麼就獨立成傲岸的個體了呢?現在經考證後終於明白,民樂的烽燧不在防禦,重在報警。扁都口扼甘青要塞,胡人的軍隊要侵佔河西,必然要出扁都口。這個具有濃厚藏族語言風格的名字,曾經又叫大鬥拔谷,據説這是匈奴的語言。由此可知這裡就是古戰場,也充分顯現了扁都口這塊土地的軍事價值。
坐在大鬥拔谷的烽火臺畔,千里沃野盡收眼底。我終於明白,這麼多烽燧的作用。這裡海拔3000多米,一路向西遞減,到張掖降為1400多米。巨大的落差,使一縷飄飄蕩蕩的狼煙,讓遠在張掖古郡的將軍最快時間便能看到戰爭,秣馬厲兵,枕戈待旦。而在軍馬場的士兵,也會迅速調集軍民,衝鋒陷陣。我們的先民,在當時身著戎裝,身先士卒,是何等的豪邁威猛。在祁連山,是他們點燃了第一縷狼煙,護佑了河西的平安;也是他們,犧牲了自己,保住了河西人民的牛羊、財産和人口。
民樂的烽燧大都建在地勢險峻的高山陡坡。柳家山烽燧、臺子坡烽燧、前山坡烽燧、營頂山烽燧、柴崗墩烽燧、八卦大墩燧等等,不是山,便是墩,名稱説明瞭一切。現在民樂縣境內有記載、有遺址的峰燧有40多處,多為漢明時期建築,也正好符合戰爭征伐、大修長城、抵禦外患的歷史,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宋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