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國>滾動新聞>

細數北京衚同之最 翻開衚同背後被塵封的故事

發佈時間:2019-04-16 08:58:02 丨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丨 作者: 施芳 丨 責任編輯:尚槿


老北京人常説:“有名的衚同三千六,沒名的衚同賽牛毛。”歷經歲月洗禮,每一條衚同背後都有一段塵封的歷史,值得好好品味。

最古老的衚同:磚塔衚同

位於西四南大街,距今已有700餘年的歷史。

元代李好古的雜劇《張生煮海》中,張生問梅香:“我到哪尋你?”梅香説:“你去那羊市角頭磚塔衚同總鋪門前來尋我。”這表明衚同在元代就已出現,而磚塔衚同則是北京最古老的衚同。

磚塔衚同因衚同東口一座八角七重檐的青灰色磚塔而得名。此塔名為“元萬松老人塔”,為紀念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師萬松老人而修建。元明清時期,這裡是北京最繁華的曲藝娛樂場所,關漢卿曾在磚塔衚同居住,並創作了《竇娥冤》。1923年,魯迅從八道灣搬來磚塔衚同61號(現84號),在這裡寫出了《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和《肥皂》《中國小説史略》等作品。鴛鴦蝴蝶派作家張恨水曾居住在磚塔衚同43號(今95號),在這裡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最長的衚同:東交民巷

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1552米。

東交民巷原是明清兩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慶時期曾有“迎賓館”供外國使臣臨時居住。鴉片戰爭後陸續設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館,1901年後改為使館街,英、美、法等11國在巷內設立聯合行政機構,還開設了美國花旗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英國匯豐銀行、日本正金銀行及若干教堂、醫院,留下許多風格各異的西洋建築。與其他有著濃郁京味的老北京衚同不一樣,東交民巷是一條洋味兒十足的衚同。

最短的衚同:一尺大街

位於楊梅竹斜街西段,全長30多米。

老北京衚同的縮影,具有鮮明的老北京文化特色。清末進士陳宗蕃1931年所著《燕都叢考》中寫道:“自楊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廠。”一尺大街上原有6座店舖,路北3家都是刻字店,路南3家是酒館、鐵匠舖和理髮店,充滿了生活氣息。從一尺大街穿過就可以到達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廠大街,這裡因為集中了很多古玩字畫店而出名。

最寬的衚同:靈境衚同

東起府右街,西至西單北大街。最寬處32.18米。

明朝時,靈境衚同分東西兩部分,東段因坐落有靈濟宮得名,西段南側有宣城伯府,因此稱宣城伯後墻街。民國後,靈濟宮所在地根據諧音改名為靈境衚同。如今,靈境衚同已是一條車水馬龍的繁華街道,毗鄰西單商業圈,是購物休閒的好去處。

最窄的衚同:錢市衚同

位於珠寶市街西側,最窄處僅0.4米。

錢市衚同有多窄?一個中等身材的人可以通過,兩個人就需要側身讓路了。錢市衚同是清代官辦的銀錢交易“錢市”的遺存,衚同也因此得名。有的院落至今保存著清光緒年間的木架構天棚,有的門框上還釘著當年“京師商務會”的鐵牌照。

拐彎最多的衚同:九灣衚同

位於珠市口西大街南側,彎曲之處多達13處。

北京的衚同多是直來直去,九灣衚同卻不一樣,光是接近90度的彎就有9個。從東到西不過380多米,直彎、急彎、斜彎、緩彎比比皆是。衚同早年由河溝衍生而來。明代因有一小廟得名,稱般若寺衚同。清末因衚同彎曲多變,改稱九曲灣。此後更名為九灣衚同。

(施芳

(原標題:北京衚同之最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中國網旅遊官方微信

與主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