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樂:祁連山下聚風樓 聚風樓上聚春秋

發佈時間:2019-04-13 12:55:4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宋軒  |  責任編輯:尚槿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4月13日訊 甘肅省民樂縣有個村叫列四壩村,緊依祁連山。山是不同風格的兩種山,前山低矮,饅頭般趴窩大地,為典型的土丘。後山巍峨高聳,直插雲霄,終年積雪,為石頭山。這裡地處青藏高原邊緣,乾旱,多風,少雨,風景迥異。

列四壩村在祁連山的懷抱,不知道經歷了多少代村民。這個村的名字很怪,沒人能破解這個村名的淵源來歷。村子有1000多口人,基本都是一個宗族的,全姓趙。據傳這裡的人非常崇尚文化,世代沿襲。而最具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澱的,當屬村口的那一座古樓。



列四壩村盤踞的地方,正好是祁連山一個大峽谷的出山口位置。山口臥著村莊,出村莊便是荒原,是無垠的耕地。歷史上,村外全是荒野,方圓十幾裏只擺著幾個小小的村落,很是孤單荒寂。許是應著某種講究,列四壩趙姓祖先覺得村外空空蕩蕩,所以修了這座城堡,與祁連山遙相呼應,使村落看起來滿滿實實,從此讓趙姓先民心中踏實安心。當然也有人認為那是一種崇尚文化的象徵,是趙姓祖先為了祈願家族後學文化修身、謙恭孝道、耕讀傳家而建。但無論何種原因,古城樓一直雄踞村東,為全村遮擋著荒野的罡風、沙塵和外姓人家的入侵。



古城樓據考證建自清末年代,磚土木結構。城墻以青磚包裹、夯土壘就,墻高5米有餘,覆鬥形建築,城堡方形落地,邊長20多米。城樓為典型木質閣樓,青磚碧瓦,雕梁畫棟,翹角沖天。所不同的是,閣樓瓦當刻畫著雄獅頭面,樓閣檐角處豎立著龍首雕像,檐角處木雕藝術也是龍的頭像,圓睜雙目,闊嘴飛須,仰望蒼穹,栩栩如生。我沒能考證這座古堡的來歷,但當憑建築風格和雕像,我斷言,古城當為當時取得功名的朝廷達官捐資所建。否則,誰有這等氣魄和財力,修建如此宏偉的建築,並敢雕龍畫鳳呢?當憑當地村民,是斷不能成功的。



我的家鄉距列四壩村不遠。據家鄉老人講,明清以來,祁連山一帶強盜賊寇及土匪橫行。當時的村莊周邊都建有古城,用高逾一丈的土墻夯築,上修門樓,用以瞭望防禦匪禍。列四壩村也是這樣,但據傳這裡的趙姓先民家世殷實,出了幾個大財主,防患意識極強,所夯築城樓也便更加堅固。可以想見,城樓建成時周邊一定有城墻環抱小村,但隨著時間的沿化,它已無存在價值,化為塵灰。



城堡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便是防禦野獸入侵。據當地老人講,明清時期祁連山下狼群嚎叫,狗熊出沒,狐狸遍野,甚而還有花豹。説當時野狼成群逡巡于村莊周邊,常有家畜被撕咬,甚而有野狼傷人的事件。所以修建古城,城墻必須高大,以擋獸患。想想當時的祁連山該是多麼的荒寂落後,在森林和草地中,在野獸的家園,我們的先民來到這個美麗的地方,開闢幾方田園,養幾隻家畜家禽,在土匪和野獸的侵擾下,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但也正是這種環境,造就了祁連山下勞動人民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秉性和意志。

列四壩村的古城名叫“聚風樓”,感覺很奇怪。直接理解當為“聚鳳樓”啊,“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多好,為社麼還要聚風呢?細細想來也對,古樓聳立,城垛巍巍,擋住了山外曠野的風沙,使小村人民多了幾分安逸和溫馨,多好的祈願。這也體現了河西走廊人民淳樸誠實的個性,樓就是用來擋風的,鳳凰很遙遠,是找不回來的!

聚風樓建築工藝,已為民樂縣保存完整、不可多得的建築類非物質文化遺産。

(宋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