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國>滾動新聞>

山東德州打造“旅遊+演藝”模式文旅融合樣板

發佈時間:2019-04-12 08:36:49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楠雪 丨 責任編輯:安平


中國網4月12日訊 山東德州文化底蘊深厚,素有“雜技之鄉”的美稱。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堅持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自2017年6月,為保護傳承弘揚“德州雜技”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德州以德百旅遊小鎮為載體平臺,以大力發展雜技演藝為抓手,推動德州市雜技團(國有文藝院團)成功進駐德百旅遊小鎮,在景區設置1800座演出大篷,創建“德州雜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點,深入開展團企深度合作,積極拓展“旅遊+演藝”模式。德州以旅遊搭臺讓文化添彩,將雜技演藝與旅遊資源有機結合,既充實旅遊的文化內涵,凸顯德百旅遊小鎮的文化性和體驗性,又實現雜技文化的展示和傳播,推動體制改革後的德州市雜技團走出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

加強旅遊項目建設,打造文旅融合發展優質平臺

德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全域旅遊為主線,以實施旅遊項目建設為抓手,先後制定出臺《德州市旅遊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德州市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加快推進景區提檔升級,旅遊業發展動力不斷增強,精品旅遊項目建設受到全省通報表揚。目前,全市建成和在建旅遊項目117個,計劃總投資217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387億元。其中,精品旅遊項目33個,計劃總投資1361.16億元,精品鄉村旅遊項目10個,計劃總投資40億元。全市6個項目納入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7個旅遊項目列入全省百強旅遊項目名單。

德百旅遊小鎮項目以國家4A級景區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為輻射圈,同時緊鄰德百溫泉度假村,推動形成旅遊項目集群。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生態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厚重,是兩千多年前的老黃河遺跡,森林覆蓋率達61.8%,其中以古桑椹樹資源最為獨特,被命名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中國椹果之鄉”,“夏津椹果”被命名為國家地理標誌性商標。德百旅遊小鎮總投資32億元,規劃面積73公頃,以齊魯民俗休閒體驗為契入點,將傳統民俗、歷史人文以及生態資源有機融合,集中展示齊魯會盟的歷史文化和世界文化遺産的古桑文化,打造京津冀魯周邊最具特色的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結合當地桑椹樹資源及地形地貌,兼具吃、住、娛、賞、購等多功能,建有齊魯印象體驗地、主題文化園、親子園、文體康樂園等七大板塊,集鄉村旅遊、民俗文化、商旅服務、産業加工於一體,窄巷子美食街、桑椹文化街、民俗體驗街、異域民宿區,以及300年古建築將軍府、卯榫木製多寶樓、雜技大世界等特色明顯。項目建成後,已累計吸引全國各地遊客近50萬人,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發展旅遊+演藝模式,實現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優質平臺,奠定了良好基礎。

拓展“旅遊+演藝”模式,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德州雜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以質樸粗獷、柔中有剛著稱,突出“驚、險、奇、美、新”的鮮明特色,並於2008年6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德州市雜技團創團60週年,始終堅持“繼承、發展、創新”的藝術道路,近年來相繼推出大型雜技主題晚會《千里雲月》、原創田園詩劇《家鄉》以及紀念菲律賓古蘇魯國王華訪問600週年主題雜技情景劇《運河流芳》等優秀劇目,培養了諸多優秀雜技人才,榮獲國際、國家、省、市各類雜技大小獎項70余個。先後受文化部的派遣以及外商的邀請,多次到美國、德國等30多個國家演出,為弘揚中國傳統的雜技藝術,促進德州對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保護傳承弘揚“德州雜技”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推動旅遊産業和雜技演藝強強聯合,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協調市雜技團進駐德百旅遊小鎮,創建“德州雜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表演景點。通過實施理念融合、産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等措施,德州市深化拓展“旅遊+演藝”模式,實現文化旅遊深度對接、融合發展。

(楠雪)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中國網旅遊官方微信

與主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