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56週年,也是全國第56個學雷鋒日。56年來,雷鋒的“精神內核”在社會上一代代傳承,學雷鋒的形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走進新時代,志願服務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每個人在學雷鋒活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方式。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學雷鋒,做好事”不只是北京市民心中銘記的一句格言,目前,本市通過志願服務平臺進行的多渠道學雷鋒活動已經逐步形成常態化、多樣化和具體化,學雷鋒處處可為,人們在各自平凡的小崗位上像雷鋒一樣書寫著人生的偉大。
常態化:市屬公園將建文明引導員管理平臺
昨天上午,頤和園東宮門廣場響起一曲嘹亮的《學習雷鋒好榜樣》合唱,拉開了頤和園全年志願服務序幕。頤和園導遊服務中心學雷鋒示範崗設立在東宮門廣場,遊客尚未入園第一站便可來到示範崗,這裡與東宮門廣場南側的“韓笑工作站”形成呼應,為遊客提供遊園諮詢、遊園線路的設計和外語幫助。這裡每天9時至16時開放,每週7天從不停歇,平均一個月服務約3780人。
與此同時,香山公園在京城最高的學雷鋒志願服務崗——香爐峰上,啟動了“公園學雷鋒 文明樹新風”志願服務月活動。黨團員代表們進行了“清洗山林”志願活動,大家從香爐峰徒步下山,撿拾山林間的廢棄物,為遊客提供更加整潔的遊覽環境。
據市公園管理中心宣傳處處長陳志強介紹,2013年市屬公園在全部公園內設立了學雷鋒志願服務崗,而且市屬11家公園還分別成立了由大中小學生、遊客市民、社會人士、公園職工,特別是引進首都公共文明引導員等組成萬名志願者隊伍。如今,市屬11家公園及中國園博館每年現場志願服務遊客達500萬人次。今年,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將發揮首都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崗)、示範站(崗)的作用,把志願服務真正落到公園景區。同時,將建立“市屬公園公共文明引導員”統一管理平臺,實現志願服務常態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
多樣化:圖書館一年志願服務多達十余項
日前,通州區圖書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多年來,通州區圖書館通過廣泛開展“學雷鋒”活動,每年推出十余項志願服務項目,將志願精神滲入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中,使其精神成為全市人民的一份良好品格。
走進通州區圖書館不僅可以讀到一本好書,豐富多彩的志願者服務項目讓讀者,特別是孩子收穫圖書之外的驚喜。目前,通州區圖書館的志願服務項目十分豐富,“讓家中閒置的圖書動起來”“家風學行合一”“愛在左管教在右”“人文通州紀實攝影”都受到了市民的歡迎。其中“通圖故事人”和“科技星期天”是圖書館獨創的志願服務項目。
館長楊蘭英告訴北青報記者,2014年“通圖故事人”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家長們的歡迎。“通圖故事人”志願服務是一項為2~6歲的兒童提供講故事的服務,為的就是讓兒童愛上閱讀,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團隊的志願者來自教師、媒體從業者、電腦從業者、企業管理人員、公司職員和全職媽媽等多種行業。漸漸地繪本故事有了更新穎的講述方式,和遊戲、手工、舞蹈、音樂結合,和戲曲、動畫片賞析結合,和情景劇表演結合,新穎的閱讀形式和豐富多彩的延伸活動,讓家長找到更多和兒童一起閱讀的方法,同時讓孩子們愛上了讀書、愛上思考、快樂成長。
具體化:抗戰館邀中小學生做抗戰文物小博士
昨天“一物一故事——我是抗戰文物小博士”志願服務活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啟動,今年抗戰館將把參加志願活動的人群具體化,邀請全市中小學生爭當“抗戰文物小博士”,做抗戰精神傳播的志願者。
上午9時15分,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活動啟幕。來自趙登禹學校的學生代表為現場的觀眾講述了《大刀的故事》,獲得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優秀講解員”稱號的抗戰館志願者講解員劉振宇為師生們講述了黃河大合唱的創作故事《雄偉樂章》。隨後進行的分組參觀中,志願者與講解員們共同為參加活動的學生進行了專題講解,生動的講述,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們的愛國情感。
據抗戰館副館長董立新介紹,抗戰館近期已正式被中宣部命名為第五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今年,抗戰館將與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合作開展“一物一故事——我是抗戰文物小博士”徵集展示活動,推出一批抗戰文物“小博士”,不斷深化“學英烈事跡、誦抗戰經典、做紅色傳人”主題活動,積極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走進抗戰歷史、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學習英烈事跡、傳承抗戰文化。
個案:昔日經管畢業生如今成為小有名氣的修腳師傅
“90”後大學生為老人免費修腳19年
昔日學經濟管理畢業的大學生,如今卻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修腳師傅;曾經致力於在CBD商海沉浮,如今卻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很多人不理解這個“90”後的小夥,為什麼反差這麼大,但他説,幫別人祛除病痛是他最愛的工作。他就是孟陽,在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團市委、市誌願服務聯合會等部門開展的學雷鋒志願服務“五個100”先進典型活動中,被評為“最美志願者”。
今年已經是孟氏志願者服務隊開展服務的第19年,是孟陽參與工作的第7年,這些年來,他為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修腳從不收費,與團隊一起志願服務了近14萬人次。他不戴口罩、認真修腳的樣子被大家讚為“最美”。
截至目前志願服務14萬人次
“張大爺,您腳指甲蓋有點灰指甲,需要經常修一修。”上週末,穿著白大褂的孟陽,來到北京市東城區安外大街3號院,為張大爺進行義務修腳。他先是仔細觀察了張大爺的腳趾,然後耐心地講解道。由於左腳指甲已發黃增厚數年,張大爺穿鞋走路都疼痛難忍。前些日子,聽之前一起工作過的老王頭説起有個小夥子,修腳修得特別專業,就要來了電話,沒想到頭一天剛打完電話,第二天這個小夥子就“到府服務”了。
“小夥子看著年輕,但成熟穩重,我第一次見他心裏就覺得很踏實”。張大爺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孟陽的白大褂上別著一個牌子,上邊寫著“孟氏修腳”四個字。他進屋前很有禮貌地換了拖鞋,然後搬了一個小板凳坐下,就開始了自己的工作。先是小心翼翼地將張大爺的左腳捧出,在膝蓋上搭了一個毛巾,放在自己左腿上。首先對腳部噴酒精消完毒,接著又拿起事先準備好的修腳工具,開始細緻的服務。
一個小時過去,張大爺的腳指甲修好了,孟陽囑咐他,有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不舒服了也要告訴我,我再來給您調整”。一週過後,張大爺走路時疼痛減輕了不少。“你還別説,我這幾十年的老毛病,讓一個小夥子給治好了!”張大爺現在逢人就誇孟陽的手藝。事實上,張大爺只是孟陽進行志願服務的千萬名老人中的一位,截止到目前,孟陽和他的團隊已經為14萬人進行了志願修腳服務,其中包括老人、殘疾人、武警、公安等多個群體。孟陽參與志願服務最頻繁時一週一次,至少保證一月一次。
“很多老年人平常沒有保養腳部的習慣,往往腳部指甲病變嚴重了才重視,但又不知道怎麼解決。”孟陽説,老人往往視力不好看不清,或者腰彎不下來,無法自己修腳,因此對修腳需求量大。同時,老人們的內心也更敏感,“不戴口罩,老人們也會覺得更親近一些”,孟陽每次為老人修腳時都加倍小心,生怕把老人弄疼了。
父子堅持19年為老弱病殘志願修腳
當被很多人問起“你一個90後,又是學經濟管理的大學生,為什麼選擇修腳這行呢?為什麼那麼熱衷於志願活動”時,孟陽總會談到他的父親。
孟陽的父親孟建設是孟氏健康中心發展的開創者、奠基人,他勤奮努力並熱心公益事業,多年來,孟建設堅持為老、弱、病、殘等人義務修腳,不僅廣受好評,而且還先後榮獲“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感動朝陽十大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
在父親的影響和帶動下,早在2000年孟陽就參加父親當年成立的孟氏修腳服務隊,以一名小志願者的身份常年堅持志願服務。他不畏寒暑,堅持為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昌平區等近百個社區進行健康知識講座和義務修腳的志願服務活動。孟陽還經常跟服務隊一起到社區和家鄉的孤寡老人、貧困家庭、殘疾人家裏去探望,並給予幫助。
孟陽仍記得第一次單獨出診,是一個悶熱的午後。敲開門,對方一愣,“小夥子,你行嗎?我們家老人的腳,好多人都沒轍。”孟陽憨厚一笑,“您放心,我的手藝是我爸孟建設教的。”掀開敷在老人腳上的熱毛巾,孟陽嚇了一跳,老人癱瘓多年,大腳趾的趾甲都長到肉裏去了。孟陽也有點兒緊張,他半彎著腰,站著修腳。老人的趾甲很硬很厚,孟陽怕老人疼,不敢用趾甲鉗,只能用修腳刀一點一點修,他小心翼翼的,生怕劃破老人的皮膚……很快,孟陽的腰酸得不行,汗珠滴滴答答下落,兩個多小時後,老人的腳才修好,這一次,也是他修腳生涯的開始。
曾為國旗護衛隊員修過腳
曾經的國旗護衛隊,也是孟陽的“老顧客”。2010年“七一”,孟陽跟北京市東城區私營個體經濟協會的志願者們一起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來到了當時的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國旗護衛隊的戰士們一看到孟陽他們,就都迎了上來,拉著志願者們的手可親了。但當孟陽第一次脫下戰士們的鞋時,心裏特別不是滋味。由於國旗護衛隊的戰士們每天都要經歷高強度的訓練,白天綁沙袋練踢腿,用尺子量步幅,用秒錶卡步速,一踢就是成百次、上千次……每一雙腳的背後,都是戰士們付出的艱辛。
為戰士們修完腳,戰士們齊刷刷地向修腳師們敬軍禮。孟陽的腰,也挺得筆直。當時護衛隊的隊長和戰士們説:“志願者服務隊從2000年就為咱們修腳,他們送走一批老兵迎來一批新兵,有人説:這是‘鐵打的老孟,流水的兵’呀。同志們,讓我們向這些師傅們敬禮。”看著戰士們齊刷刷的軍禮,孟陽他們流淚了,心裏卻是熱乎乎的。
事實上,從2000年起,孟陽的父親孟建設就義務給戰士們修腳,這一次為戰士們修腳,也讓孟陽明白了,父親為什麼能帶著志願服務隊,堅持了這麼多年。父親剛到北京的時候,沒有票證,難以生活,都是鄰居和患者分給他糧票、油票,“人要懂得感恩”。父親的話,孟陽很認同,作為孟氏修腳的第五代傳人,他一直記著父親的那句話,“做這一行,除了技術,更重要的是真心付出和踏實做人”。
記憶體:雷鋒精神內核傳承新時代
今年是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56週年。50多年來,雷鋒的“精神內核”在社會上一代代傳承,而每個年代賦予它的內涵也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反哺”著時代,更新著觀念。
雷鋒生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部隊工程兵某部運輸連班長,1962年8月15日不幸因公殉職,年僅22歲。雷鋒的一生雖然只有短短的22年,他卻在平凡中書寫著偉大。雷鋒因公犧牲後,他的日記陸續被一些新聞媒體報道出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做一個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等都成為長期以來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句。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從1963年開始,每年的3月5日被定為“學雷鋒日”。雷鋒的事跡已經影響激勵了幾代國人,成為人們心中的道德楷模。
2014年2月,首都文明委在北京市命名了第一批首都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崗)2000個、示範站(崗)200個。支援發展各級各類志願服務組織,大力推進了首都學雷鋒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
2015年,中宣部首次向全社會公佈了第一批50個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和50名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這些示範點和崗位標兵,覆蓋了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多樣化、具體化,雷鋒精神正融入到人們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面。日前,中宣部公佈了2019年第五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和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對話:“學雷鋒”是一個隨時代發展的概念
對話人:北京市誌願服務指導中心主任李磊
北青報:“學雷鋒日”走過了56年,其內涵和活動形式不斷豐富,你認為北京“學雷鋒”活動的特色是什麼?
李磊:從1963年毛澤東同志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開始,學習雷鋒活動就在全國範圍內以各種形式廣泛開展。北京市在全國較早推動學雷鋒志願服務。1983年,原宣武區大柵欄街道推出的學雷鋒“綜合包戶”志願服務活動成為現代意義我國志願服務的發端。到2018年底,全市實名註冊志願者超過427.9萬人,註冊志願團體7.47萬個,發佈志願項目26.02萬個。志願者的微笑日益成為北京最美的金名片。志願服務參與人數之多,服務領域之廣,更加證明了志願服務深入人心,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北青報:進入新時代,你眼中的“學雷鋒”有著怎樣的新內涵?
李磊:“學雷鋒”是一個隨著時代發展的概念,即使在新時代,“學雷鋒”永不過時,反而更具有廣泛的群眾參與性和現實需求性。比如,去年,我們緊緊圍繞首都城市定位,組織動員志願者建功新時代,圓滿完成了中非合作論壇等重大活動志願服務工作,啟動了冬奧會、世園會志願服務工作,展現了北京形象、青春形象和國家形象。同時,成功舉辦“愛滿京城”2018年首都學雷鋒志願服務主題推動日活動,深入推進志願服務走進社區推動五大青年行動,推進志願服務“走出去”戰略,志願服務的“中國力量”日益彰顯。
北青報:都説雷鋒三月來,四月走,留住“雷鋒”我們做了些什麼?今後又該如何做呢?
李磊: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雷鋒”,每一個人也都可以成為“雷鋒”。志願服務正是傳承雷鋒精神的重要載體,加強志願服務制度化建設應該是比較關鍵的舉措。北京市現在正在推動《北京市誌願服務促進條例》修訂工作,從頂層設計上進一步推動志願服務工作。此外,我們建立了實名註冊志願者保險制度、開展“惠志願”以及啟動通過志願服務走進社區推動五大青年行動,為致力於志願服務的志願者們開闢了更多“綠色通道”。
北青報:你是如何看待新時代的青年人學雷鋒的?
李磊:雷鋒自己就是青年一分子,也是青年人學習的楷模。青年人向雷鋒同志學習、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是一種精神傳承、文化傳承和時代傳承。青年志願者也是志願服務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從去年開始,團市委、市誌願服務聯合會在全市推出團員回社區報到參與志願服務,廣大團員青年積極響應,掀起了基層志願服務工作的高潮。這正説明,雷鋒精神在青年群體中的巨大感召力和動員力,也很好回答了志願服務在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中的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們要不斷總結推廣志願家庭等青年人樂於參與的志願服務項目經驗,積極培育志願服務組織和隊伍,加強志願服務項目和陣地建設,發揮青年志願者的骨幹作用,推動全市誌願服務工作邁上新臺階。
(王薇 趙婷婷 王斌 劉婧)
(原標題:北京市屬公園引進公共文明引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