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國>滾動新聞>

景區文創網店銷量冰火兩重天 故宮為何能一枝獨秀

發佈時間:2019-02-02 09:50:33 丨 來源:北京日報 丨 作者:潘福達 劉思敏 丨 責任編輯:路遙


一邊是“網紅”故宮每次上文創新品時都圈粉無數,一邊是部分公園景區的文創産品線上線下關注者寥寥。

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喜歡在逛景點時順便購買伴手禮,“景區文創”産品的消費習慣漸漸形成,但北京禮品店貨架上的産品卻良莠不齊,銷量更是天差地別,讓人不禁發問,北京景區文創咋就故宮“一枝獨秀”?

部分景區文創知曉度低

在景山公園牡丹園景點旁,一家特色禮品店迎來了多名遊客的光顧。鼻煙壺、扇子、膳食米粉……遊客們駐足打量一番。“感覺沒什麼特別吸引人的,隨便轉轉。”鄭女士和父母使了個眼色,一家人逛了不到5分鐘就匆匆離去。記者近日探訪時,陸續進店的遊客有四五十位,不過並沒有人購買。

北京多數知名景區其實都各有文創“寶藏”:故宮有“朕的心意”,頤和園也有“皇家禮品”,主打“福”“壽”元素的皇家賀歲禮物如圍巾、“頤和八景”禦膳糕點近期俏銷;天壇公園文創近日再開新店,推出天壇福道香爐、祈年佑福隨身碟等多款賀歲禮;北海公園、動物園、植物園、八達嶺長城也紛紛推出了特色文創産品。

但到目前為止,遊客和市民對故宮之外的北京景區文創産品知曉程度卻十分有限。

家住天壇東門附近的市民葛女士常和朋友到天壇公園遊玩,她最近看新聞才知道天壇公園內有文創店。“我不會買,但會推薦外地來的朋友看看。”好奇進店探訪之後,她表示。

紫竹院公園的文創商品店更受冷落。記者詢問公園東門保安關於文創店的具體位置,對方疑惑地表示並不知情。多方打探,才發現“紫竹院公園文創産品店”位於西門附近,藏在一個熱水房和零食攤的後邊。“我進去轉過,店裏面竹子為主題的小物品有點特色,不過我肯定不買,外地遊客才會掏錢吧!”帶著孫子逛公園的孫大媽説。

網店銷量冰火兩重天

這些文創店是否會“門內開花門外香”?查詢多個景區文創網店的銷售數字後記者發現,天壇禮物淘寶店的粉絲有2427位,月銷量最高的一款産品是“天賜祥瑞八瑞獸”手機殼,月銷21件,其他幾十件産品月銷量只有幾件,顯示“0人付款”的産品佔了半數。    

恭王府官方淘寶店也是差不多的情形,雖然已有6974名粉絲,不過除了一款福字裝飾畫月銷59件,其他産品銷量都為個位數,茶杯套裝、福字筷、阿狸福字毛絨玩具等月銷量是0。

反觀“故宮淘寶來自故宮的禮物故宮博物院網店”,其粉絲量已達426萬。銷量最高的一款窗花售價3元,月銷量超過10萬件,其他大多數産品月銷量也達到了4位數。

1月31日,來自央視財經頻道《中國財經報道》的消息顯示,故宮文創産品已達上萬件,年銷售額超過15億元。

故宮的文創生意為何如此紅火?“故宮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大IP,年客流量達到1700萬人次,趕上了微信公眾號和網購發展的最好時機,又有院長單霽翔親自作推手。”業內人士評價,故宮文創生意一經推出就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但北京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多個景區也動輒出現單日遊客突破10萬人次的場景。據了解,頤和園在2018年全年遊園客流達到了1700萬人次,天壇公園年客流量同樣達1700萬人次,景山公園的年客流量約為1000萬人次。這樣巨大的客流量,與其文創産品現階段的影響力不相匹配。

時尚與實用成文創軟肋

“故宮文創産品最大的賣點,在於它獨特的文化底蘊。”宋慰祖常年擔任“北京禮物”旅遊商品大賽評委會主任,也是中國旅遊商品大賽的評審專家。在他看來,很多景區挖掘自身文化題材和歷史故事不夠深入,文創産品仍停留在普通旅遊紀念品層面,冰箱貼、馬克杯、紀念章這樣的同質化産品氾濫。

考察世界各地多個景區後,宋慰祖對日本東京都市政廳觀光樓層售賣的文創産品印象最為深刻。日本風光、文化、人物等內容印在了食品、化粧品等生活消費品的精美包裝上,很受遊客歡迎。他建議,公園遊客多以市民為主,購買意願自然比不上以外地遊客為主的故宮,因此景區文創可考慮將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消費品,這樣可以同時吸引外地遊客和市民遊客群體的目光。例如故宮和頤和園打造文創IP,和食品、手機殼等最常見的日用消費品相結合,就是比較典型的案例。

頤和園IP運營方北京中創文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CEO秋童介紹,設計師對頤和園的建築、花草、季節、文化等元素進行蒐羅,打造了一套超過4000余張的頤和園素材圖庫,將基於此對頤和園的文化內涵進行梳理,再開發文創産品。

“最好的文創産品,得將傳統與時尚、實用相結合,還要考慮到市場的需求。”一名文創行業從業者直言,不時尚、不創新的産品哪怕顧客買回家也是閒置不用,無法促進二次消費。

而在消費者眼中,目前北京故宮之外的景區文創吸引力較弱,最大的軟肋是沒有針對年輕消費群體開發更時尚的産品,行銷手段也跟不上網際網路時代的特點,無法引發年輕消費群體的關注。

(潘福達 劉思敏)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中國網旅遊官方微信

與主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