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10日訊 上世紀八十年代,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奔走呼號,促成周莊、同裏、甪直、西塘、南潯、烏鎮“江南六大古鎮”的保護與規劃,為全世界留下中國江南水鄉的經典面容。其中,周莊最早呼應阮教授古鎮保護理念,並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古鎮保護與開發的“周莊模式”,為今日的“中國第一水鄉”奠定堅實基礎。周莊凝聚了阮教授畢生“知”的皓首窮經與“行”的嘔心瀝血,他不止一次説過:“如果説江南六大古鎮是我的孩子,周莊便是長子。”
2018年12月,85歲的“古城衛士”阮儀三回到他夢想開始的地方,在第十一屆中國名鎮(周莊)論壇上,以周莊為範例,分享他關於江南水鄉古鎮振興發展的建言。
古鎮有“裏子”:關於內部修復與基建提升
阮教授系統性梳理了周莊發展的歷程,從1989年沈廳第一次開放售票,到2007年獲評5A級旅遊景區,他犀利地指出,在江南古鎮中,周莊的發展處處先人一步,與此同時,遇到問題也首當其衝。
阮教授常説,江南古鎮“遠看都相似,近看各不同”,前街後河、前屋後宅的獨特格局,是周莊區別於其他古鎮的味道所在。然而,一座古鎮如果只保留佈局、外立面、沿街建築等皮相,則永遠只能停留在觀光型旅遊的發展階段,令遊客們看了就走,無法深入接觸,無法體驗在地生活。
阮教授認為,周莊下一步工作的當務之急,是對古鎮內部原住民生活居住區進行精確式的修補與升級,並對管線系統進一步更新。這樣,不但給原住民提供更舒適的居住環境,也可幫助古鎮內的300余家民宿提升品質,開闢出更多有價值的空間,用以承載周莊特色的文化元素,大大豐富遊客的居遊體驗,讓古鎮有面子,更有裏子。
古鎮有未來:關於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
1999年,阮教授促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明嘉揚女士考察周莊等古鎮,江南六大古鎮聯合申遺之路開啟。由於申遺工作的複雜性,直到20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在跋涉長路,而申遺的江南古鎮序列,已經增加到14個。
地處江南平原核心區域的周莊,擁有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風貌特徵和“水陸雙行、水巷穿宅”的枕水特質,在古鎮群中保護修繕工作起步早,並已取得較好的風貌完整性、文旅效益、居民生活水準的提升,這些條件,讓周莊在申遺古鎮中成為典型與主力。
阮教授認為,比“申遺”更重要的,是勇擔“護遺”的使命,“世界遺産”意味著更多的責任、監督與約束,意味著這些遺産需要按照更高的要求來保護,這背後,是整個人類社會關注的目光。所以,我們要保持平常心,認識到即便申遺成功,也只是個開始,更重要的是之後如何打造舒適宜人的空間環境、維持精巧便捷的規模尺度、構建和諧與人性化的社會關係。
這是阮教授對周莊,對所有申遺古鎮的期待與勉勵。
古鎮有靈魂:關於藝術文化的內部注入
江南,是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後花園,是“安適和睦、詩意棲居”的文化家園。江南古鎮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如流水席般的大眾旅遊洗禮後,應該重新追尋人性尺度的生活價值。未來,人們來到江南尋找的是什麼?阮教授認為,尋找的應該是簡單樸素的藝術靈感、獨具特色的地域風貌,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
阮教授在演講中舉出兩個典型的案例,他認為,九龍村藝術季體現了老村落空間與現代藝術之間的相互需求,在傳統生活方式中萌生出驚喜;揚州古城“造園樂”則是民間自發力量恢復揚州傳統園林生活方式,是城市更新進程中的新現象。由此可見,江南古鎮發展的新機遇,在於與藝術文化相擁,以美學塑造靈魂。
近年來,周莊古鎮發展的思路與阮教授的這一理念暗合,周莊在0.47平方公里的古鎮內開闢出多樣化的文化空間:影藝小院“旅遊+攝影”、博物館“旅遊+收藏”、古戲臺“旅遊+崑曲”、逸飛之家“旅遊+當代藝術”、紙箱王“旅遊+親子”等項目,強化了周莊創新“旅遊+”模式帶來的深度體驗。讓遊客得以放慢在周莊的行程,擷取參與感、收穫感、休閒感。
本屆論壇期間,阮教授與眾多嘉賓考察“周莊.香村”,留下了極高評價。在即將到來的全域旅遊時代,“香村”是周莊拓展構建鄉村旅遊業態佈局的“試應手”,“年代秀”的主題營造出靜謐、閒適、親近自然、充滿回憶的基調,“尊重、利他、還原、融合”的理念,也將發展的前景帶回鄉村,在田野間重述生活方式的多樣性,吸引著背井離鄉的年輕人回歸故園。
(尤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