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旅遊業是與生態最和諧的産業,被喻為綠色經濟、無煙工業、朝陽産業;旅遊業發展是以優美環境為發展基礎的,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無法發展旅遊,沒有潔凈的空氣也留不住遊客;旅遊也是資源節約型的産業。
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認真貫徹習近平同志有關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於把長江沿線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的總體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長江經濟帶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中,旅遊業居於非常重要而顯著的位置。
一、旅遊是生態文明的生力軍
習近平同志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前提是堅持生態優先。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實施好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旅遊業是與生態最和諧的産業,被喻為綠色經濟、無煙工業、朝陽産業;旅遊業發展是以優美環境為發展基礎的,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無法發展旅遊,沒有潔凈的空氣也留不住遊客;旅遊也是資源節約型的産業,同樣的一種的資源,旅遊的利用方式是最為節省的,“砍樹不如看樹”、“採礦不如看礦”(礦山公園),説得就是旅遊對資源的節約型利用。
二、旅遊是新舊發展動能的轉換器
新舊發展動能的轉換,説到底就是騰退和化解舊動能,破除無效供給,摒棄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老路,為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首的新動能創造條件、留出空間,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大量實踐證明,旅遊業在産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中,是優選的最佳替代産業,它發展門檻低、就業崗位層次多、拉動性強、脫貧後的返貧率低。如河南焦作、黑龍江伊春、昆明東川,很多過去以二産為主的縣市,如今都選擇旅遊作為替代産業。在長江經濟帶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把旅遊業作為優先選擇發展的重點産業,是理所應當的,也是遠見卓識的。
三、旅遊是全域發展的大産業
習近平同志2017年視察寧夏工作時指出,全域旅遊的路子是對的。今年3月份國辦又專門印發了全域旅遊發展指導意見。全域旅遊就是以新的旅遊資源觀,通過“旅遊+”“+旅遊”,實現旅遊與諸多行業和産業的融合發展,從而大大拓寬旅遊發展的落腳點。長江中下游地區氣候宜人、物阜民豐、交通便捷、文化豐厚,很多地方適於發展全域旅遊,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合理有序開發,努力把旅遊業態培育好。
四、旅遊是跨域流動的活力源
把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離不開發揮旅遊業關聯帶動作用。旅遊最大特徵是促進人員跨地域流動,與此同時,也帶動資訊、觀念、人才、資金等的流動,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活力,成為推動當地發展和協同發展的活力源。因此,大力發展旅遊業,有利於促進長江沿岸地區的開放、交流和開發,為長江經濟帶建設貢獻力量。
發揮旅遊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作用,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堅持市場導向。就是無論開發什麼旅遊項目,都要一定要做好市場調研,以滿足旅遊市場需求為第一要務,看一看遊客到底喜歡什麼,徹底吃透了市場,再去策劃、規劃和設計産品,堅決避免憑空想像、因襲守舊、照搬照抄,通過努力增加創意産品、體驗産品、定制産品,防止旅遊開發尚在策劃階段就已經落伍。
2、突出産品特色。長江中下游一帶,地理環境和資源條件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定要力戒雷同開發、重復開發,下功夫做足研究的文章,找出差異性,凸顯特色化,實現錯位開發。要吸取過去三峽遊産品雷同化的教訓,在産品類型、文旅融合、創新創意、體驗延展、商品購物等方面上下功夫,努力提供更多精細化、差異化旅遊産品,把長江旅遊特色做足做透。
3、重煥三峽遊魅力。三峽遊是舉世公認的世界頂級內河旅遊産品,在江水治污、堤岸復綠、濕地修復、生態更好以後,兩岸景色更加迷人,必須重煥三峽旅遊的風采。沿線各地應認真貫徹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樹立沿線“一盤棋”的思想,突出特色、彰顯個性、錯位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開發的新合力。通過注入文化、體驗、文娛、購物等,實現水上與岸上、白天與夜間、“旅遊+”與“+旅遊”等,使三峽遊産品重新煥發青春,凸顯各地“和而不同”的差異之美。
4、慎重開發大項目。習近平同志要求,“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對於旅遊項目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指導意義。現在業界流行一種旅遊投資病,就是片面追求“旅遊大項目”,動輒投資幾十億、上百億,搞了一些貼著各種美麗文旅標簽的人造景觀和地産項目,但核心項目和內涵沒有較高的文旅含量,策劃創意與市場需求有較大錯位,現實客源很難支撐這類産品的設計容量。
5、大力推動文旅融合。長江中下游的文旅資源非常豐富,做好文旅融合的文章非常必要。從文旅融合的角度説,就是要借助旅遊諸多載體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將文化文物資源中的“隱性”、“內斂”、“專業”的內涵,轉化、活化與提升為“顯性”優勢的表達,以通俗化、當代化、最大化地讓遊客接受。只有如此,才能將當地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明顯的産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6、著力開發旅遊商品。這是一個較寬廣的概念,要不局限于旅遊紀念品和文創産品,大做旅遊購物的文章。這是旅遊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領域,關乎旅遊收入水準的提高,關乎地域性産品的商品化流通,關乎百姓的脫貧致富。主要應把握好4點:一是地道,原産地、地域性標誌産品;二是無公害、綠色、有機;三是品牌化,名牌,有知名度;四是便於攜帶或托運。
最後,祝願旅遊業在助力“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結出更豐碩成果!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旅遊報社前總編輯、社長。本文係作者2018年11月在第九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重慶萬州)“長江三峽旅遊論壇”上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