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瞻仰遺跡,憑吊古人。當年誰會想到,若干年後,這大字石會成為供人們遊覽的旅遊勝地?大家懷著敬仰的心情,觀看景色,謀局詩篇。
霧靈山,座落在河北興隆縣境內,海拔高度2118米,是燕山山脈最高峰,是京津冀遊覽勝地,避暑涼島。隨著海拔的增高,植被生長呈階梯狀分佈。從下至上明顯分為闊葉林帶、針葉林帶、荊棘叢林帶。
霧靈山以它優美的雄姿,如詩如畫的秀麗景色,如火如荼的絢麗秋葉,吸引了眾多的詩人、畫家、攝影家和遊客,大家紛紛遠途跋涉,來到霧靈山遊覽,記錄美麗的霧靈風光。
登上霧靈最高峰,俯瞰群山小。大好山川盡收眼底!
頂峰後面有一座山峰,和“歪桃峰”(即頂峰)是兄弟,兩兄弟曾經爭高低。在遠處看,它和頂峰高度不相上下,可到了跟前細看,還是低了許多。因而那峰叫“氣不忿”。
頂峰的南面,是五龍頭景區。五個巨大的石岩,酷似五個昂首眺望的龍頭,分別為青龍、黑龍、白龍、黃龍、赤龍。 腳下群山拱列,向四週延伸的五條山脊分別被命名為青龍嶺、黑龍嶺、白龍嶺、黃龍嶺、赤龍嶺。因其高大雄偉,峰嶺縱橫交錯,龍盤鳳舞,被清王朝封為清東陵的“太祖山”和“後龍風水禁地”,從五條龍脈中可以解讀清東陵安葬的五位皇帝一生的成敗榮辱。
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西。一路美景,盡收眼底。途徑羚羊脊。古松參天,放眼秋色,西望小黃山,腳下鷹愁澗,猶如人間仙境!大哥大姐們一路記錄著,醞釀著,相信美詞美句,優美詩篇已然成稿。
三像石,據説是兩個秀才和一個刁鑽的僕人進京趕考,路過此地求龍潭的小白龍照顧,因為怕苦怕累,不守信用,僕人背著兩個秀才,被小白龍點化成猿猴、癩蛤蟆、狗頭雕(禿鷲),並且石化了,以警示後人遵守信譽,不怕吃苦,養成良好品德。
霧靈山清涼界碑又稱大字石,是明代摩崖石刻,位於霧靈山自然保護區海拔1050米陰坡,正中六個大字“霧靈山清涼界”,每個字約4平方米。 民間傳説中明代開國軍師劉伯溫料事如神,號稱“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劉伯溫巡視曹家路,在霧靈山看到一塊巨石,斷言“此石乃涼熱之界石”,題字“霧靈山清涼界”,有好事者刻大字于巨石。
大字石上明代摩崖石刻為三次石刻所存留印跡,前後相隔200多年。正中六個大字為洪武四年(1371年)劉伯溫題字,左側小字為萬曆三年(1575年)李逢時刻字,右側小字為崇禎八年(1635年)刻字。 隆慶年間薊遼總督潭綸,監造長城,將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潭綸等文武官員視察曹家路長城防務,瞻仰大字石,題詩留念。後來,永平遊擊李逢時拍馬屁,將題詩刻字于大字石,這是第二次刻字。崇禎年間,薊鎮總兵楊嘉謨驗收大溝長城工程,捎帶著遊山玩水,瞻仰大字石。 刻字以示到此一遊,這是第三次刻字。
瞻仰遺跡,憑吊古人。當年誰會想到,若干年後,這大字石會成為供人們遊覽的旅遊勝地?大家懷著敬仰的心情,觀看景色,謀局詩篇。
霧靈山的天甚是説變就變,剛才還是好好的,忽然就飄起了雪花,“一山有三季,十里不同天”體驗到了真是名不虛傳。
仙人塔景區以京東第一塔——仙人塔而命名。 仙人塔位於海拔1400米的V型山谷中,塔高48米、寬9米、厚5米。它是由岩石天然節理髮育而成,岩壁自然裂縫較多,由大小不等的許多石塊自然砌合,峰體左無毗連,右無依託,平地而起,突兀拔地而起,直插雲霄,因形如仙人,狀似石塔而得名。站在怡然亭上,山前美景盡收眼底。
仙人塔不遠處還有一瀑布,落差5米,常年奔瀉不息,似珠簾飄挂,如冰飛玉濺,如銀龍飄飛,見首不見尾。這一動一靜,與仙人塔相映成趣,堪稱一絕。塔旁邊是奔流的小溪,狂瀉直下,猶如一條白練,纏繞著仙人塔。
忽然間,天氣突變。鵝毛大雪鋪天蓋地而下,路上儘是雨水,雪打在身上即刻就融化了,雖穿羽絨服渾身也將被濕透!啥天氣啊?大家高興叫著:難得,難得!仙人塔籠罩在茫茫飛雪之中。
有關仙人塔的傳説不一,又説是渤海的定海神針,也有説曾是姜子牙百寶囊中的神器,為鎮壓小白龍而設。因篇幅所限,不再贅述。仙人塔的下面,是著名的十八潭景區,那裏溪流奔涌,瀑布狂瀉,潭潭各異,風格不同……
霧靈秋色,美奐絕倫。
(霧靈飛鴻)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