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國>滾動新聞>

吳文學:把握市場需求 不忘詩與遠方任重道遠

發佈時間:2018-09-18 10:58:54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伍策 林溪 丨 責任編輯:路遙


中國網9月18日訊 近日,原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吳文學“2018亞洲旅遊産業年會”上發表了“新時代下,中國文旅融合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吳文學提出,目前,旅遊業賣概念、賣忽悠的階段已經結束,特別是旅遊業的那些虛擬經濟、虛擬産業、虛火旺盛,都到了該收斂的時候。文旅融合最後是賣産品,實現文旅融合效益最大化。所以究竟怎麼融合至關重要。

吳文學指出,因撤銷文化部、國家旅遊局,組建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被稱為文旅融合元年。通過對文旅融合本質的邏輯關係,我們有理由認為文化與旅遊是一對孿生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發動機、旅遊是文化騰飛的翅膀,無論如何表述,這些解讀都給予了無限的空間。文化和旅遊部的組建,證明了文旅分隔年代的結束,及文旅融合時代的到來。

同時,全球旅遊經濟迅速發展,中國旅遊發展高速領跑,投資呈現回落態勢。2017年,全球旅遊總收入5.3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6.7%,亞太地區成為全球旅遊最熱區域,旅遊人次佔全球總人數比例的66.6%,比上一年增長了1.6個百分點。中國的旅遊收入5.4萬億,增長15.1%,佔GDP的11.04%。2017年全球旅遊投資規模8396億美元,創十年新高,增長4.2%。

據中國旅遊投資項目庫數據顯示,2017年統計在列的旅遊項目數量為14512個,實際完成投資150萬億,較上年增長15.41%。2013年旅遊項目投資增長13%,2014年增長37%,2015年增長43%,2016年增長29%,這是一個有波峰,投資正回落的態勢。

吳文學強調,如今,文旅融合已經成為國家層面的戰略要求,對社會與産業層面我們需要做的是選擇自己的對接點,特別是找到自己的落腳點,尋求戰略下的挑戰和機遇,找到戰略下的戰術運用,制定戰略框架下的行動計劃。

“研發生産文旅融合産品,實現落地生根,給人們提供美好生活的業態。目前,旅遊業賣概念、賣忽悠的階段已經結束,特別是旅遊業的那些虛擬經濟、虛擬産業、虛火旺盛,都到了該收斂的時候。”吳文學説,“文旅融合最後是賣産品,實現文旅融合效益最大化。所以究竟怎麼融合?”,對此,從宏觀和概念上分析他提出以下幾點:

一、聆聽時代聲音融合

十九大開啟了中國新的時代,新時代不是一句空話,新時代的開啟改變了我們國家的政治生態,也形成了新的社會形態、新的經濟形態和新的産品形態,而企業也形成了新的商業模式。

新的社會形態,萬物具備很難再刺激人們的感官、獲得長久的滿足,開始要求獲得文化精神層面的充實感;新的經濟形態,從持續的高速增長開始向持續的中高速增長轉變,經濟的新動能由要素貨幣推動發展轉為需求市場推動;新的産業形態下,實體經濟開始向消費服務經濟進行轉型,也就是説,今後社會競爭的主要競爭點是由過去的實體經濟競爭轉向消費服務業競爭。

從經濟産業的角度,旅遊主要呈現的是消費服務經濟的形態。新的商業模式,區域經濟的特徵更加突出,經濟競爭更加明顯,合作經濟、分享經濟、服務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文旅融合必須認識新時代,不與新時代失約,力求做到引領新時代,實現文旅融合的發展。

二、依照文旅規律融合

做任何事情不僅要注意它的形,更重要的是認識它的魂,要依據規律去發展。文化與旅遊業從性質上面定位、智慧上定位、職責上定位去認識,分別有事業、行業、産業之分。事業與事業的融合,要按照職能定位、履行職責,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行業與行業的融合要互相學習借鑒,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産業與産業的融合是要實現文化旅遊生産力要素組合的最大化。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同類型的文化單位有不同的文脈,不同類型的文化企業有不同的規律和外部形態。比如文物類別的文化産品同旅遊的融合,讓文物活起來。遺産類的文化産品同旅遊的融合要做到保護性的利用和發展。宗教類的文化産品同旅遊的融合,要去其糟粕,實現弘揚宗教文化。自然生態類的文化産品同旅遊的融合要把可利用的資源轉化為産品。

三、把握市場,需求融合

消費升級的形態之下,市場需求對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適應需求、滿足需求是融合的根本,當前對消費升級,理論界和社會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消費升級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旅遊市場是需求的晴雨錶,中國旅遊業目前呈現四大特徵,即國際化、産業融合化、大眾化旅遊時代及全域旅遊化。中國的旅遊市場也有四個特點,即孩子帶大人、女人帶男人、老年人帶年輕人、年輕人和年輕人結伴而行。  

當下80後、90後已經成為旅遊的主體,00後也已經走向市場,因此我們要依據消費需求,有效融合,讓文化引領人的精神,讓産品融入人的生活。有效融合,是真真切切的融在體驗的過程當中,也就是説融在産品建設的過程中。

四、實現新動能轉化融合

近年來理論界熱議新舊動能轉換的問題,地方各級政府也在探索實踐新舊動能的轉換之路。

文旅融合的大勢推動中國文旅態勢的提升和發展,目前,中國有三萬多家景區,其中有1000多家五星級飯店,星級酒店達到了1.5萬家,旅遊景區3萬多家,旅行社過萬家,導遊100多萬人。

旅遊和文物單位、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單位進行融合,就是要實現1+1>2的效應。無論是新舊動能轉化理論還是實踐,都很適用於文旅融合形勢下的新動能的生成。

五、詩與遠方,任重道遠

文旅融合元年已經把中國的文化和旅遊行業、企業、産業帶入到新的時代。融合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和生態鏈,目前除中央之外的地方領導體制還沒有理順,兩個序列的眾多單位和企業均在各自的軌道上前行,此後融合基礎上的空間規劃、目的地形象再造、産品整合整合、團隊與服務的跟進等問題都需要智慧和時間。有生命力的文化旅遊項目要有對文化品牌的敬畏,還要有對服務細節的追求。

詩與遠方能否完美組合、能否實現創新力、驅動力、生産力,將成為檢驗的標準。契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成為融合的檢驗目標,要制定明確的文旅融合指導原則、工作任務、政策支援、組織保障等。

詩與遠方的融合是美好的,但還需要我們多花心思才能抵達。

(伍策 林溪)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中國網旅遊官方微信

與主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