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18日訊 近日,原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吳文學“2018亞洲旅遊産業年會”上發表了“新時代下,中國文旅融合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吳文學表示,當前處在磨合階段的文旅融合,需要旅遊發出聲音,特別是指導性的聲音;旅遊業牛市發展的態勢已過,比肩競爭、創新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
吳文學指出,自2009年,國務院39號文件把旅遊業定位為戰略性的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這樣一個定位,旅遊産業從國家社會形態、經濟形態的轉型當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從旅遊資源大國走向旅遊大國,目前正在邁進旅遊強國。中國用三十年到四十年的時間,走上發達國家旅遊業一百多年的歷程,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內市場和出境國,一直站在世界旅遊業的第一梯隊。
同時,文化被認為是軟實力,這個觀點自改革開放初期到深化改革的現階段逐漸深入人心,也被列為國家的戰略。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沒有脫離文化的社會關係、沒有離開文化的經濟形態。
吳文學指出,因撤銷文化部、國家旅遊局,組建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被稱為文旅融合元年。通過對文旅融合本質的邏輯關係,我們有理由認為文化與旅遊是一對孿生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發動機、旅遊是文化騰飛的翅膀,無論如何表述,這些解讀都給予了無限的空間。文化和旅遊部的組建,證明了文旅分隔年代的結束,及文旅融合時代的到來。
同時,作為對文旅融合趨勢的認識,吳文學用兩種角度跟大家作表述,因為出自於體制內,首先從行政的角度表述:第一,文化的繁榮無止境、旅遊的發展無“窮期”;第二,文旅融合是規律使然,作為永生産業,這個産業大勢向好、喜中有憂。在這樣一個表達當中,我強調的是規律使然、永生産業、大勢向好、喜中有憂。
“從經濟角度來看:第一,依據旅遊業的判斷而言,文旅融合,泛融階段開始;第二,文旅融合的熱度將持續升溫,發展的宏觀環境有望進一步改善,發展的總體氛圍將會進一步提升;第三,高速發展堆積的問題逐步呈現,同質化發展將加速洗牌;第四,旅遊業牛市發展的態勢已過,比肩競爭、創新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吳文學舉例説。
全球旅遊經濟迅速發展,中國旅遊發展高速領跑,投資呈現回落態勢。2017年,全球旅遊總收入5.3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6.7%,亞太地區成為全球旅遊最熱區域,旅遊人次佔全球總人數比例的66.6%,比上一年增長了1.6個百分點。中國的旅遊收入5.4萬億,增長15.1%,佔GDP的11.04%。2017年全球旅遊投資規模8396億美元,創十年新高,增長4.2%。
據中國旅遊投資項目庫數據顯示,2017年統計在列的旅遊項目數量為14512個,實際完成投資150萬億,較上年增長15.41%。2013年旅遊項目投資增長13%,2014年增長37%,2015年增長43%,2016年增長29%,這是一個有波峰,投資正回落的態勢。
他提出,旅遊業還要不要投、怎麼投、投在哪、什麼時間投?關注趨勢問題前最重要的是關注前景,作為經濟社會相伴的産業,毫無疑問,文旅融合的産業前景是廣闊的。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公共假期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準。數據顯示,中國人有115天的公共假期,我們需要提供115天的公共消費産品。2017年,中國國內旅遊市場達到50多億人次,平均每人年每人平均出遊3.6次。在亞洲,南韓、日本的年每人平均出遊為8次到9次,歐美國家年每人平均出遊10次以上。
“毫無疑問,中國也要向這個方向和趨勢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振興鄉村的發展戰略,中國的8億農民僅有2億人走出來,我們還有6億人的潛在市場,我們的趨勢和發展前景不言而喻。”吳文學如是表示。
(伍策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