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國>滾動新聞>

高舜禮:全域旅遊更應是一種發展理念

發佈時間:2018-09-16 11:48:06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高舜禮 丨 責任編輯:路遙


當前,全域旅遊發展很是紅火,成為社會性的熱詞和熱點。在百度網上搜索,截至2018年9月15日,全域旅遊多達1320萬餘網頁,全域旅遊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多達364萬餘網頁。全域旅遊之所以熱了,不是一夜之間各地的認識水準提高了,而是因為啟動了全域旅遊創建示範區。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批下506個創建示範區,涉及省、市、縣三級(省級就有7個)。是示範區的桂冠産生了極大魔力和誘惑,讓很多地方提升起了關注度,以此推動全域旅遊,需要格外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把握全域旅遊發展的若干苗頭

從目前各地對全域旅遊的認識看,已出現了若干的一些苗頭,需要保持清醒與及時警醒,以保證全域旅遊的正常發展。

1、把全域打造為一個大景區、大花園。或許這是一種比喻或形容,就如同“祖國是座大花園”。若以景區的標準來衡量,無論是5A級景區、風景名勝區,還是國家公園、郊野公園,都是與一市一縣的總體概貌大相徑庭,市縣作為一個諸多地貌和景象的混合體,無論如何也不會是景區和花園。各級政府在確定當地發展目標時,可以有詩情畫意的表達,但在關乎指標和發展程度的表述上,最好能夠有一説一,而不是想像和虛飄,免得讓人覺得一是咋咋呼呼,二是根本不可能實現。對全域旅遊發展目標的表達,也應該儘量切實和落地。

2、計劃三五年內加快建設多少5A級景區、五星級酒店。這種表述可以視為推動發展的一種量化,但不宜作為全域旅遊發展的主體目標。全域旅遊有別於傳統旅遊的,就是要告別觀光遊發展模式,克服觀光遊發展的諸多問題,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多産業,由市場機制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而不是由行政計劃和政府推動去配置資源。因此,把大建5A級景區和五星級酒店,突出放置在全域旅遊發展的規劃中,就有點兒《韓非子》那則矛盾的寓言味道,相當於“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3、實施一輪大規劃和大開發。不少地方覺得全域旅遊迎來了旅遊業大投資的機遇,紛紛延請專業機構編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堆砌出了系列化的旅遊大項目。兩個月前,我參加審評河北省某市的全域旅遊規劃,就有這類非常突出的問題。這樣做既違背了全域旅遊發展的本意,也不合乎重在做好+旅遊的文章、重在做好供給側改革、重在推動産業轉型升級、重在發揮體制機制的保障作用的一系列精神。

4、村村鎮鎮都要發動搞旅遊,家家戶戶都要設法搞農家樂、建民宿。這種做法在一些市縣已有苗頭,用一句帶有歷史感的詞彙來形容,就像大躍進時期的“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以這種方式領會全域旅遊,從表面看似乎是全面發動了,但忽略了一個大問題,就是市場的現實需求到底有多大、有多高,全員性推動旅遊開發經營,能夠對應旅遊市場實際的到底有幾分?

5、全域旅遊就是重點搞好創建“示範區”。這種思考表面看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放在較大的行政區劃內就會看出,示範區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市縣並不是示範區。示範區與全市縣之間,就是點與面、芝麻與西瓜的關係,若把全域旅遊發展重點放在抓示範區上,就等於挂一漏萬。全域旅遊是面向全域範圍的一場持久戰,創建示範區只是全域旅遊發展的突破口和試驗田,可以發揮引領和借鑒作用,但替代不了全域之內的旅遊産業發展。

上述苗頭在很多地區不僅存在,而且帶有相當的普遍性,既需要主管部門切實加強指導,也需要各地自覺認識,避免犯表面化和簡單化的毛病。

二、全面準確地領會全域旅遊的理念

有必要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嗎?我認為,作為一種旅遊發展理念,它萌芽于10多年前的縣域旅遊發展中,當前積極推動其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和必要性。

大致可從下列方面來認識:一是旅遊業歷經40年發展以後,再不拓展思路就面臨資源困頓或枯竭;二是50億人次的客源市場規模,要求必須多樣化、全域化的滿足旅遊消費;三是旅遊業發展面臨的環境與形勢需要,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已從創匯創收、拉動消費,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和水準,如優化産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幸福産業等(山東省就稱作“新舊動能轉換”)。

如何客觀地認識全域旅遊?我認為,還是要把它放到當前旅遊業發展面臨的大環境和新形勢之下,而不是慣性思維、自我解讀、各取所需。

1、全域旅遊是對觀光遊的一種提升。它相對於以前的旅遊發展,應該屬於更高水準的發展階段。它不應重復和延續以觀光遊為主的時代,而應針對觀光遊的局限性,進行一番破解和跨越。從這個意義上説,沒有發展旅遊業的較好基礎,也很難發展好全域旅遊;一窮二白的旅遊後發地區,可以大力發展全域旅遊,但耗費時間和力氣會更多些,受益也有一個逐步見效的過程。

2、全域旅遊重在廣泛統籌資源。也就是“+旅遊”或“旅遊+”,通過統籌和融合一二三産資源,把旅遊産品豐富起來,讓旅遊産品結構和供給側更加理順。借全域旅遊之機,大肆投資建設人造景觀,大力拓展原有景區規模,期望提升至4A、5A級的做法,既無視景區管理未來的走向,也不符合統籌各類資源的方向,更為嚴重的是忽略了客源市場的實際需求,其結果很可能會導致新一輪的冒險投資。

3、全域旅遊重點要破除體制發展障礙。旅遊業已經發展到了瓶頸期,只有通過一系列綜合改革,才能破除體制機制上的桎梏,這是設立諸多創建“示範區”的重要出發點。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31號文件(《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客觀上已將旅遊業列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先試行業。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更是強調了旅遊體制機制的創新。如果是繞著旅遊發展的各種障礙走,因循守舊、按部就班、慣性發展,將達不到任何“示範”效果和目的。

4、全域旅遊發展是長期的系統工程。旅遊業發展是一種慢功和細活,一城一池一景區的旅遊開發,不同於農作物改良品種後的大面積種植,也不同於工業技術項目引進後的大規模投産,只有成年累月地打磨才能見效。從這個角度説,全域旅遊是一種發展理念,而不是一項具體業務,指望一蹴而就、畢其功於一役是不現實的,起碼要比智慧旅遊、廁所革命更花費時間,需要發揚愚公移山和釘釘子的精神,經過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把全域旅遊真正發展好。

三、在實踐中把握好全域旅遊的精神

準確把握全域旅遊的內涵,正本清源,理清思路,不做功利性的貫徹,才能避免方向和做法上的偏差。

1、把全域旅遊作為發展理念,而不是階段性任務。對全域旅遊要作全面性理解,而不是片面性領會,更要防止誤入發展慣性的迴圈;要把全域旅遊作為指導旅遊業發展的長期理念,深入貫徹到旅遊業發展實踐中,作為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的理論支撐;既要認真全面地做好“示範區”的創建,爭取産生具有示範意義的改革創新舉措和發展經驗,也要認真將全域旅遊理念在全行業推廣貫徹,做到全面謀劃、全面實施、全面貫徹,而不是擇要而行、慣性思維、避重就輕。

2、一切從當地實際出發,不搞“齊步走”和“一起奔”。全域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較高階段,沒有相當的基礎配套,沒有明顯的區位優勢,沒有很強魅力的旅遊吸引物,是很難把全域旅遊真正搞得風生水起、熱火朝天的。也不要認為全域旅遊不強調搞景區建設了,只要多搞一些“+旅遊”、“旅遊+”,就可以讓旅遊業“彎道超車”,實際情形絕不會如此簡單,客源市場也不會如此地乖順。應該切實從當地的發展實際出發,認真謀劃全域的旅遊發展,切實研究全域範圍的點與面的佈局、開發與提升的時序、類型與結構的安排、特色與品質的把握,不一哄而上,不四面開花,力求穩妥轉型、逐步轉型。

3、客觀認識發展潛力,不盲目追求過高目標。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核心是發揮體制機制優勢把旅遊業做大做強,使之充分發揮綜合性帶動功能,帶動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如果這個縣市對此沒有非常充分的認識,旅遊業的發展潛力無論如何發掘,都不足以對當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産生明顯的帶動作用,就沒有必要去申創全域旅遊示範區。當然,還是可以按照全域旅遊發展的理念,去開展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大量工作,如大力統籌存在於一二三産業中的旅遊資源,改變傳統的以景點為主的思路,而開發一些+旅遊的項目。

4、檢驗全域旅遊的發展成效要看對當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促進作用。習近平同志2016年7月考察寧夏時講,“發展全域旅遊,路子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這個話不是孤零零講的,而是順著前邊講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等,應該從在上述方面發揮好作用的角度去理解。因此,檢驗一個地方全域旅遊的發展成績,既要看旅遊業發展所取得的若干成就,也要看“示範區”到底取得了哪些足以對外示範的改革創新成果,還要看旅遊業對當地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所發揮的促進作用大小。

我國旅遊業發展已經走過了“而立之年”,應該加快與國際旅遊發展規律相接軌,進入到與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相協調的狀態,不驕不躁地逐步成熟和壯大起來。常言道,旅遊是“錦上添花”,這就註定了它很難去“雪中送炭”,即使必須要承擔“送炭”的任務,也需要若干的附加或輔助條件,而且這個比重也註定不會是很大。因此,全社會和全行業對未來旅遊業的發展,還是應該保持一顆自然、平靜和常態化的心為好!

高舜禮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中國網旅遊官方微信

與主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