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遊戲、基地 體驗不同的"紅高梁"文化

發佈時間:2018-07-19 17:10:30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東子 丨 責任編輯:路遙


【點睛】以莫言文學和紅高粱文化為核心的紅高梁影視基地,具有濃厚的中國鄉村文學風情。大多數人對那部講述“高密東北鄉”的電影《紅高梁》並不陌生。



以莫言文學和紅高粱文化為核心的紅高梁影視基地,具有濃厚的中國鄉村文學風情。大多數人對那部講述“高密東北鄉”的電影《紅高梁》並不陌生。時隔二十多年,同名電視劇的熱播使取景地——紅高粱影視基地進入人們視野,人們紛至遝來,競相感受質樸的“紅高梁”鄉村文化。這裡有多種項目可以體驗,不僅適合成人,孩子也會喜歡。



據説“春看油菜花似海、秋看高粱紅滿天”是這裡的獨特景觀,時值冬季,雖然沒有了高粱的紅火,但這裡依然有觀賞性高的景點,具備較高的遊覽價值。看路邊的指示牌就知道了,根據牌子上指示的遊覽方向,沿單家大院的方向走。



單家大院首先,單家大院是必看的景點,是影視劇《紅高粱》中九兒嫁到單家後居住的院子。這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結構緊湊,陳設和院落具有傳統氣息和特色,走入其中,感受這裡的一桌一椅都體現出了大戶人家的風範。裏面可看的內容挺多,像民俗館、酒坊、單氏宗祠、九兒房等。



民俗館裏,大都是古人用過的傳統的生産工具和用品,是古人勤勞智慧的結晶。每一件老物件都會喚起對逝去生活的記憶,也是歷史長河中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看下面那個時期的門牌代表,“戴宅”和“韓宅”色調穩重、低調內斂,在漫漫的歲月長河中,牌子雖陳舊斑駁,但風格依然獨特。右面是當時出行的交通工具——轎子,裏面好像缺少坐的椅子!



還有這兩塊白底黑字的牌子,是城市歷史變遷的見證。




來到酒坊,發現酒坊裏的大小型器具真不少,有缸、壺、碗、碟。拿起來端詳,仿佛聞到了陣陣酒香。大的酒缸快跟我一樣高了,小的酒盅又如此小巧。酒器具上的圖案和花紋,每一個都有不同,型狀也各具代表,有葫蘆形、桶形、雙耳形......相信喜愛倣古物品的遊客一定會喜歡。





進入單式宗祠,看單姓家族的榮與繁,沒想到,僅在清朝時期,單姓舉人就達近三十位,還有翰墨四傑。




電視劇《紅高粱》中九兒用房。




泥塑坊裏展出的泥塑很有看頭,這裡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泥塑場景,好不熱鬧,看爺爺嘴裏剩下的唯一一顆牙。相信生活在城市裏的小孩子,會對這裡的泥塑感興趣,説不定還會想帶走幾個呢!




説到高密的民間泥塑,就不得不提泥老虎,原以為製作泥老虎會很簡單,沒想到這裡的工作人員説,看似簡單的泥老虎一點兒也不簡單,從最初的挖土到成品的完成需要好幾十道工序,不僅如此,對土的選擇、坯的製成也有嚴格要求。當然,最後的上色也馬虎不得,泥塑上色也有相當嚴格的規定。看下圖,泥老虎的製作過程。看重點,斷接處是怎麼連接的?





花脖子山寨影視基地裏比較喜歡的景點還有花脖子山寨,離大門比較近。拍攝時劇組斥鉅資打造實景的“土匪窩”,打眼望去,簡直“匪氣”外漏。山寨倣造廢棄磚窯,是劇中土匪花脖子的大本營。磚窯中道路四通八達,如同迷宮一樣,進去容易迷路。這裡還保留著當時拍攝的場景,磚窯的墻壁上貼著電視劇劇照。當然這裡還是個適合拍照的地方,現代與古樸的強烈對比,是不錯的攝影地。



電視劇《紅高粱》中部分抬轎、顛轎的鏡頭




小小動物園沒想到,影視基地裏還能看到動物們的身影,以為馬和驢是這裡的當家花旦,當碰到乖順的駱駝時,瞬間被萌化。沿途還會經過孔雀、駱駝園、百鳥園和餵養區,小朋友們看到,自然會樂此不疲。



在鄉村遊樂場,坐一坐適合男女老少的鞦韆,感覺飛起來的感覺,看看到底能蕩多高。



再體驗一次兒時的蹺蹺板。這些都不感興趣的話,還可以活動一下筋骨,攀爬網、滾桶、蕩麻繩等都可以好好體驗。



除此之外,如果想體驗更刺激一些的項目,可以去跑馬場騎馬,射箭場射箭。



遊覽指南:莫言舊居+紅高梁影視基地一日遊紅高梁影視基地位於莫言舊居2公里左右的地方,兩個地方離得不算遠,可以選擇一天遊覽兩個地方,先遊覽哪邊,根據自己遊覽計劃而定。這兩個地方都還在不斷開發中,設施服務還不算完善。

地址:濰坊高密市沙口子村(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紅高粱大街中段)

參觀時間:約2~3小時 門票價格:50元/人,大眾點評上訂的票45元

關於交通:基地位置比較偏,最好選擇自駕。如果選擇公共交通,可參考如下。 1、火車。濰坊—高密火車站,往南走到維客購物中心,在人民大街等公交到大欄。

2、汽車。在汽車站直接坐到大欄的公交。

Tips: 1、景區內很大,一圈下來會比較累,建議先步行,累了再乘景區裏的公交車,車費2元。

2、時間緊張的話,可選擇標誌性景點參觀。

3、如果帶小朋友,可以體驗騎馬、坐驢車項目。這些需要另外收費。4、吃飯可選擇到十八里坡民俗村酒樓、高粱地民俗小吃村。可以嘗嘗爐包,高密爐包,用料講究,味道鮮美,是歷史傳統名吃,但要記住得是,一定要趁熱吃!

(東子)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中國網旅遊官方微信

與主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