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國>滾動新聞>

端午國油之王菜籽油飄香 雲南依魯成消費者首選

發佈時間:2018-06-17 09:35:32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 羅英 丨 責任編輯:路遙


中國網6月17日訊 正值端午節,雲南省羅平縣各超市五花八門的粽子禮盒已經全面鋪上貨架,琳瑯滿目的禮盒把賣場裝飾得紅紅火火,充滿節日氣息。在羅平縣城,除粽子之外,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吸引了很多消費者前來諮詢購買。在羅平縣菜油博物館,正在選購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的一名客人説:“我覺得羅平縣的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特別香,而且是我看著榨出來的,吃著放心,端午節來臨,我買幾桶帶回家,送親戚挺好的,健康又上檔次。”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過節送禮不僅要好看、上檔次,還要追求健康實在,尤其是給長輩送禮物,健康更是送禮首選。

近年來,中國人每年消費超過3000萬噸的食用油,吃得最多的是四種油:豆油、棕櫚油、菜籽油和花生油,四者加在一起的佔比超過80%。其中,豆油大部分來源於進口大豆壓榨,棕櫚油完全來源於進口,菜籽油是國産原料産量最大的,因此被成為“國油之王”。菜籽油曾經就是中國的“食用油之王”——在2002年之前,菜籽油是國內消費量最大的植物油,其次是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隨著大豆進口量的增加,便宜的大豆油變得更有吸引力,2003年始菜籽油讓位,豆油成為第一大消費油種。2018年4月以來,中美貿易戰的打響,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産于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涉及中國自美約500億美元的進口額。同等規模,同等力度,500億對500億,25%對25%。在中美貿易戰中,中國準備充分,進行了大力度反擊,中國限制美國大豆進口,國産菜籽油的消費需求正強勢回歸,雲南省羅平縣的依魯古法菜籽油勢力崛起已然崛起,勇闖天涯更勝一籌!

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通過物理壓榨直接從原料中擠壓出油,精選天然、無污染的菜籽,不摻任何化學原料,只是和原木自然融合,保留了榨油原材料中所含的營養物質,保證天成的原汁原味,榨出來的油色澤金黃透明,雜質少,味道純正,營養豐富,安全衛生,無膩味,更耐儲存,消費者追捧,吃著放心。

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縣城雲貴路原復烤廠旁,有5條土法木榨菜籽油生産線,年生産依魯牌菜籽油1400噸。合作社傳承古法壓榨菜籽油技藝精髓,選取優質油菜籽,清洗、晾曬、炒籽、研磨、蒸粉、包餅、壓榨、沉澱、水花等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先將菜籽清洗晾曬,用炒鍋把菜籽炒熟去皮,露出黃色的菜籽,然後進行碾磨成粉、上鍋隔布蒸煮、出鍋扎成圓餅成型,才能上圈裝榨,最後木槌撞榨出油。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其精、香、純均為世上難覓。

古法榨油技藝,老式木製榨油技術始於漢,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裏就有壓榨取油的記載,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就有了這樣的智慧結晶,元代的《王禎農書》、明代的《天工開物》有榨油機和榨油方法的記載。在漫長的歷史沉澱中,古法壓榨菜籽油技藝世代相傳,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古法壓榨菜籽油技藝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逐漸漸被人們遺忘。雲南省羅平縣的羅麗江通過祖輩口傳,將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藝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了下來,在追求返璞歸真的食品市場中,依託羅平縣油菜籽優勢資源,秉承古法榨油傳統技藝壓榨菜籽油,組建起了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開發古法壓榨菜籽油,掛牌成立了“雲南省物質文化遺産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傳習所”,建起了羅平菜油博物館,成功註冊“依魯”商標對羅平古法壓榨菜籽油進行保護。羅平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技藝成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産,羅麗江被命名為“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産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依魯成為成為中國首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菜籽油品牌,使得傳統古法木榨技藝重新煥發生機,不得不説是一個奇跡……

羅麗江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者,在大力繼承和昇華古法木榨工藝精髓的同時,一直堅持傳承與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技藝 “細挑選,慢研磨;秘法炒,留純香;木榨技,見精細;取初榨,得上品;正宗味,真地道;依古法,妙儲藏”精髓,打造具傳統文化內涵、歷史工藝傳承的依魯品牌,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正宗地道的醇香菜籽油。依魯作為中國首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菜籽油品牌,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爭做傳承與保護非遺的企業排頭兵,讓中國燦爛的傳統文化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羅平依魯古法榨油,嚴格按照傳統工藝,口耳相傳、一絲不茍,每一道工序均靠人工操作並依靠特定技藝來完成。優質油菜籽籽進入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古法木榨車間,流出色澤金黃、清香四溢的純正菜籽油,有著一整套複雜而又有規範的製作工藝。首先將清洗乾淨的菜籽放在鍋裏烘炒,烘炒過程中要不停地翻動,隨時掌控火候,以免油菜籽受熱不均勻。接著將炒熟的菜籽放入水車帶動的碾盤上,將菜籽碾碎,以水車為動力帶動大石滾一圈圈地轉,一根木條卡在碾輪上,把黏在輪子上的菜籽刮下,壓碎後的金黃色粉末香味更濃烈。菜籽碾壓後過篩除殼,然後上甄蒸熟,水分和溫度控制全憑經驗,蒸到沒有水蒸氣冒上來。如果還有水蒸氣,説明油裏有水分。最考驗師傅技巧的環節是包餅。油菜粉蒸好後,馬上包餅,因為時間一久,粉裏熱量跑了,就榨出不油了。包餅要有良好的腰力、臂力,還要有相當的巧力、準力。能不能出油,出多少油,包得好不好非常有講究。如果稻草結沒扭好,餅一拎就會散;餅包厚了會影響出油率,包薄了會藏在鐵匝裏榨不幹。餅的品質都得依靠包餅師傅的一雙手,包好的餅疊放在一起,運到榨槽裏撞油。將餅豎著放進榨槽裏,槽內裝上木楔,師傅們調整好位置就開榨。出油前的最後一步,最精彩也是最艱辛的一環,那就是榨油。掌錘師傅執著懸吊著的大木桿對準油槽上的木楔用力撞,“咳喲、咳喲”的撞擊聲成了師傅們熟諳於心的韻律,起步退步,拖後進擊,油餅的稻草閃閃發亮,油槽裏金黃的清油如暴雨般噴灑而出。經過這麼多道工序榨出的菜籽油色澤純正、味道香醇、純粹無添加,這是廚房和餐桌之上最熟悉最親切的老味道。

走進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生産車間,聽著陣陣清脆的撞擊聲,看到木榨裏流淌出金黃色的清油,聞到香飄四溢的菜油香味。古法榨油和機械化生産菜籽油比較起來,古法榨油費時費力、考驗手藝、確實不易。羅平依魯古法榨油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科普教育價值。羅平依魯古法榨出的菜油色澤油亮、香味濃郁,口感綿香四溢。羅平依魯古法榨油延續的不僅是世代相傳的手藝,還有師傅們的經驗以及流淌在血脈裏的勤勞和堅守。董事長羅麗江考慮到觀光旅遊的需要,羅平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工藝採取的是全透明化作業,遊客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古法壓榨的整個流程,感受古老工藝的質樸,與生産現場互動體驗榨油的樂趣。

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産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董事長羅麗江介紹,羅平依魯古法木榨壓榨技藝是一種古老而傳統的技藝,代表著勤勞、勇敢、堅持、耐心等精神,羅平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能最大程度保留油的原香和營養,但生産過程複雜,出油率低,勞動強度高,使得這門古法技藝傳承有相當難度,不過現在人們飲食追求的是原生態,越土的農産品越受歡迎,羅平古法木榨的依魯菜籽油人們喜歡吃,一直受人追捧,市場行情不錯。羅麗江表示,她堅守匠人匠心,留住這門古老的古法榨油技藝,在追求利益和效率的今天,這或許是對先輩智慧的最好傳承。






(羅英)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中國網旅遊官方微信

與主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