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國>滾動新聞>

湖南綏寧:發展産業扶貧 田野裏撒播"脫貧種子"

發佈時間:2018-06-15 11:42:54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向雲峰 何超 丨 責任編輯:路遙


中國網6月15日訊 “去年種了3畝,每畝純掙2800元左右;今年增加到25畝,收成好的話,就能還上建房子欠下的5萬塊錢。”6月15日,湖南省綏寧縣唐家坊鎮曾家灣村的貧困戶曾令偉正抓緊時間插秧。嘗到了發展雜交水稻制種産業的甜頭後,曾令偉今年乾脆大幹一場,開始租地擴大規模。

一方沃土,育一方水稻。綏寧縣憑藉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成為國內少有的兩係制種生産優勢基地。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試點推廣雜交水稻制種,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綏寧制種面積、單産、總産、總産值長期保持全國前列,被袁隆平院士稱作“中華雜交水稻制種第一縣”。2013年,綏寧縣還被評為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

為大力發展制種産業,綏寧縣相繼出臺多項文件政策,推進公司與縣農業主管部門、鄉鎮政府“雙見面、雙溝通”機制,全縣扶大扶優扶強5至6家種子生産企業在縣內建立穩定的基地,實現優勢基地與優勢企業高度融洽。

綏寧縣將規劃涉及到的13個鄉鎮制種區內的15萬畝水田面積劃為永久性基本農田保護範疇,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目前,綏寧基地已成為隆平高科、科裕隆等優勢龍頭企業的最大生産基地,年生産面積在5萬畝以上。

連結上企業,綏寧雜交水稻制種在銷路上有了堅實保障。2015年,綏寧縣與隆平高科簽訂戰略框架協議,明確隆平高科每年在綏寧縣制種面積達4萬畝以上、産值1億元以上,合作建設綏寧隆平高科雜交水稻加工物流中心、制種實驗示範中心、農民培訓學校以及雜制種基地種子生産資訊平臺等項目。

2015至2017年,綏寧縣雜交水稻制種面積26.65萬畝,總産量6550萬公斤,總産值34.7億元,種子品質合格率每年提升2個百分點。

與普通種植水稻不同的是,水稻制種産業相對來講收入較高,是農民收入的支柱産業。綏寧縣雜交制種每畝可獲産值3500元左右,純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雜交水稻制種産業在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産業扶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我們負責每個村的技術指導,並在肥料上給貧困戶墊支。”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綏寧唐家坊基地經理朱小華介紹説,隆平種業為貧困戶提供技術、資金支撐和收購保障。近年來,綏寧縣政府通過引導,發展為“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十基地十大戶”“公司十基地十專業合作社”等生産組織模式,與當地村委會、制種戶、制種大戶、專業合作社等合作方式建立了利益共用、風險共擔機制,促進了種子生産基地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唐家坊鎮擁有1.2萬畝雜交水稻制種田,是綏寧主要制種基地。這裡播下的“脫貧種子”在“公司+基地+大戶”綏寧模式下,逐漸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嗅到雜交水稻制種産業的“商機”,制種大戶唐家坊村的湯明義從2012年包下了132畝,2017年擴展到600多畝,今年又增加到700多畝。不僅如此,他還帶動貧困戶袁桂鳳種植60多畝,雇請14個長期勞動的貧苦戶每人平均每年發放1.4萬的工資。

2015年至今,綏寧縣以租賃、代種、入股方式進行土地流轉面積累計5.2萬畝,發展制種大戶10324戶,其中100畝以上的有36戶、制種專業合作社36個、農機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10個。

水稻種植行業面臨著要“靠天吃飯”的難題。既然改變不了氣候,就只能適應氣候。因此,合理安排制種組合和生産時段,抓好技術服務和指導是首要任務。

為此,綏寧縣篩選最優組合生産,實行精細化管理,篩選最適宜組合安排到基地生産;科學安排育性敏感期、抽穗揚花期和灌漿成熟期,避開高低溫、下雨時段,確保種子品質;大力推進輕簡化栽培,降低成本,提高單産,增加效益;普及割剎父本技術,增強田間通風透光性,減輕病蟲危害,降低穗上芽發生率。

綏寧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打造雜交水稻制種産業園目標,建立制種産業資訊和制種技術創新“兩個平臺”,不斷探索監管體系、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三個創新”,著力打造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集約化和資訊化“五化基地”。

2015年7月,綏寧縣採取政府與企業基地共建模式,在隆平高科武陽基地建成“雜交水稻種子機械烘乾示範中心”,為制種大戶提供3000多畝種子機械烘乾條件。同時與隆平高科合作計劃進行種子“不落地”乾燥和收購的嘗試,探索向制種農戶收購濕種子烘乾加工新模式。

技術保障到位、“訂單”保底收購,讓綏寧制種戶增收的底氣更足。2017年,全縣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面積達到9.39萬畝,種子總産量達到2.4萬噸,總産值12.6億元。形成了S221沿線的百公里雜交水稻制種産業帶,輻射帶動2.6萬戶12.4萬人增收致富。

(向雲峰 何超)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中國網旅遊官方微信

與主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