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産,全省各地佳音不斷:中國白酒老作坊申遺聯盟在瀘州成立;成都各博物館除了免費開放,更用新展待客;眾多非遺活動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走進群眾之中……在四川,“文化遺産的傳播與傳承”如火如荼。記者帶你直擊遺産日的精彩。
6月9日,成都各大博物館再推文化“大餐”。除了免費開放之外,成都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展館同時推出新展。此外,精彩紛呈的非遺活動也在全省各地上演。□本報記者吳曉鈴
4台新展同時亮相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主題是“文化遺産的傳播與傳承”,各大博物館的新展,也緊緊圍繞呵護文化遺産、講好中國故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等角度進行。金沙遺址博物館的“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首次集中展示了成都商業街船棺葬、老官山漢墓、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等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成果。同時期中國出土最大、最完整的漆床,最早出現“成都”銘文的青銅矛等展品,第一次走出文物修復室與觀眾見面。在成都博物館,“影子之城——營造學社鏡頭下的廣漢”展,也吸引著古建愛好者。梁思成等營造學社成員70多年前拍攝的廣漢城照片,和精美的木建構件、皮影以及陶樓陶房等文物一起,生動勾勒出中國傳統城市及建築之美。
如何用文化遺産講好中國故事?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在6月9日策劃推出了“萬古雲霄一羽毛——書畫中的諸葛亮”特展。展覽以書畫為線索,講述了諸葛亮波瀾壯闊的一生。唐宋以來,文人雅士到成都武侯祠謁廟懷古,留下大量珍貴墨跡。本展覽精心選取明清至近現代畫作40余幅,串聯起一部以三國史事為軸線的詩意書畫史。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同日也推出了“五丁問道”書法作品展,書法家潑墨寫下了杜甫詩歌和歷代名帖,傳統文化躍然紙上。
記者了解到,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成都各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政策,再度讓公眾涌入博物館得以觸摸豐富的文化遺産。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古蜀時期的漆床讓70多歲的觀眾周先華看得津津有味,“沒想到幾千年前四川先民的漆藝就如此了得!”在武侯祠博物館,小朋友們也把展覽當成了“連環畫”,綠雨軒展廳內,到處可見家長帶著孩子感受傳統文化。
精彩活動傳遞非遺之美
在展覽之外,全省在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推出的各種活動,多達60場以上。
蜀錦織造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賀斌把織錦現場搬到了成都博物館。調絲、經絡、整經等繁複的上機織造流程和現場織造,讓觀眾們紛紛感嘆蜀錦的來之不易。在成都博物館5樓,《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亮》等皮影劇目,受到了小朋友的熱烈歡迎。看完表演,還能親自體驗木偶操作技巧。看到小朋友操縱著“小馬駒”歡快奔跑,博物館工作人員欣慰表示,潛移默化中,孩子們就會愛上傳統文化。
非遺圖片展、攝影展以及非遺演出等精彩活動,同時也在全省各博物館、紀念館展開。9日上午,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一場傳統的曲藝表演新鮮亮相。四川清音、四川揚琴、四川金錢板輪番登場,用富有地域特色的傳統表演藝術演繹三國故事的精彩。博物館皮影親子小劇場內,孩子們在社教老師帶領下,興致勃勃為卡通諸葛亮皮影上色,完成屬於自己的皮影作品。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免費進館的觀眾還可以參加體驗活動。只要完成與詩歌文化和杜甫相關的晉級任務,就可在草堂文創館向非遺老師拜師學藝。
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離不開全社會的參與。在國際非遺博覽園,“2018成都市非遺進校園教學成果展”展示了成都近5年來非遺進校園的成果。無論是在校學生們的剪紙、瓷胎竹編等手工技藝作品,還是川劇、清音等表演,均已經有模有樣。省非遺保護中心則把非遺講座送進社區,讓觀眾在家門口就能感受非遺的魅力。
在瀘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瀘縣屈氏莊園也上演精彩活動,讓人感受到文化遺産保護也能助力鄉村振興;在廣元市博物館,古琴文化知識講座及古琴名曲音樂會相繼舉行……省文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的活動愈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文化遺産正在融入人們的生活。
(吳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