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部分景區早已恢復對外開放的九寨溝,“重建”仍然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
九寨溝將以何種模樣示人?如何在保護生態、傳承人文的基礎上實現全域旅遊?如何在恢復和保持世界自然遺産風貌的同時,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5月25日,記者專訪了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龍衛國。作為在川央企,這家業內備受讚譽的設計院參與了九寨溝災後重建,先後完成了《九寨溝災後修復重建概念規劃》及九寨溝縣漳扎鎮小學恢復重建、九寨溝縣人民醫院恢復重建等多個項目的設計及總包工作。
“生態的保護與呈現,人文的傳承與體驗是我們本次災後重建工作中關注的核心。”龍衛國透露,“在以上核心理念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兩核五心,一道串珠’的九寨溝空間發展的總體格局。”
據了解,九寨溝規劃將以國家藏羌風情大道和國家公園實現九寨溝的全域旅遊,總目標是建設大九寨世界旅遊目的地。其中,國家藏羌風情大道全長100公里,起止點從甘海子至勿角陽山村段,沿途將串聯起諸多景點以及打造特色小鎮和旅遊服務節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路段全程可自駕,一攬九寨美景。
謝燃岸
在九寨溝這片土地上執“畫筆”的中建西南院,此次規劃設計了多個項目。
其中的《九寨溝災後修復重建概念規劃》,包括了《九寨溝災後修復重建概念規劃總綱》及《九寨溝-藏羌風情大道概念規劃》《九寨溝縣城總體城市設計》《漳扎鎮總體城市設計》。
“我們的規劃策略是以生態的保護與呈現和人文的傳承與體驗為主導。”龍衛國説。
人説九寨溝乃上天創造的絕世佳作。獨具特色的山水景觀以及獨具魅力的藏鄉風俗,是九寨溝舉世無雙的獨特資源。而設計師們必須以九寨溝最具價值的生態與人文資源為出發點,將重建功能區與世界自然遺産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鎮體系、旅遊發展等規劃相銜接。
其中,規劃範圍內國土空間分為生態保護區、旅遊産業集聚區、農牧業發展區和人口聚居區等4個區。而生態保護區面積超過規劃面積的81%。
“生態+人文要時刻把握,重點在生態維育與人文傳承,而非房屋建造上。”龍衛國説。
總體佈局
“兩核五心,一道串珠”
100公里藏羌風情大道可自駕
九寨溝空間發展總體佈局為“兩核五心、一道串珠”。其中,“兩核”是以“中查-漳扎-沙壩”生態旅遊服務型特色小鎮和九寨溝縣城人文旅遊服務型特色小城,而“五心”,則分別打造甘海子綜合旅遊服務節點,喇嘛石生態旅遊服務節點,太平村生態旅遊服務節點,兩河口生態旅遊服務節點以及陽山村人文旅遊服務節點。
這些特色小鎮、小城和服務節點,將由長達100公里的國家藏羌風情大道串聯起來。根據規劃,國家藏羌風情大道起于甘海子,止于勿角陽山村段,全程可自駕。這對熱衷自助遊的遊客來説,堪稱特大驚喜。
“沿途走,沿途看,食宿都可以在服務節點解決,對遊客來説滿足了深度遊的願望,同時這也將改變以往景區收入全靠門票的單一方式。”龍衛國説,這是發展全域旅遊的路徑。
據悉,新九寨將深度挖掘大九寨旅遊資源,培育康養度假、生態體驗、民族文化體驗、運動休閒、科普研學等旅遊新業態,適度開發中查溝、九寨雲頂、甘海子、神仙池、白河、七藏溝、白馬藏鄉等新景區,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休閒度假小鎮和特色村寨,構建大九寨旅遊目的地新格局。
恢復重建
借鑒當地建築文化
民生類工程打造成新地標
記者注意到,不僅僅是概念規劃,中建西南院也參與了九寨溝縣漳扎鎮小學恢復重建、九寨溝縣人民醫院恢復重建、九寨溝縣文化藝術中心、九寨溝縣民族體育館等民生類項目的總包及設計工作。
“積極參與九寨溝災後重建工作的動力,來源於中建西南院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覺得這也是中建西南院能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稱號的原因之一,而不僅僅是我們的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龍衛國説。今年,四川省三家企業獲得該項殊榮,中建西南院是其中之一。
在設計理念上,龍衛國介紹,醫院、學校、週轉房等九寨溝災後重建的第一批次項目,強調集約化,使建築技術真正為設計、施工、管理服務。
他們設計和總承包的漳扎鎮小學,借鑒了當地的建築文化元素,將功能性與民族建築藝術結合,開拓當地建築地域文化,“我們的工作是希望通過創新的設計理念,讓這些項目成為九寨溝縣的新地標,並服務於地方發展。”龍衛國説。
而九寨溝縣第二人民醫院,則體現了生態性的建築理念,應用九寨溝的氣候條件,形成被動式的建築能源系統,不僅提高建築的舒適性和適應性,也將大幅度降低建築的能耗水準。
(謝燃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