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國>滾動新聞>

四川汶川十年蝶變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超55%

發佈時間:2018-05-22 11:34:24 丨 來源:四川新聞網 丨 作者:李丹 丨 責任編輯:路遙


10年滄桑巨變,印證中國力量。10年眾志成城,回應世界難題。10年來,汶川特大地震災區從悲壯走向豪邁,從恢復走向振興,凝聚血淚辛酸,承載更多努力和展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凝聚奮鬥力量,巴蜀大地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奮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地震後,汶川按照“以人為本、趨利避害、優質高效、加快發展”的安排部署,緊盯災後重建重點任務,全力推進災區跨越式發展,201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7.57億元,約為2008年的4倍,貧困發生率由震前的6.8%下降到0.65%。同時,汶川堅持以旅遊為先導,統一規劃、優先重建、優先發展、優先振興,旅遊産業發展取得驕人成績。2017年,全縣旅遊接待600.15萬人次,比2008年增長53.3倍,年均增長55.9%;實現旅遊總收入27.03億元,比2008年增長51.7倍,年均增長55.4%。

映秀東村非遺園區引進茶祥子文化

每年帶動170余家農戶增收近100萬元

時代的發展變化不斷賦予汶川新的文化內涵,以“治水文化、羌藏文化、熊貓文化、大愛文化”為代表的“文化四朵花”正延續傳承,綻放出新的生命力。記者了解到,地震後,汶川文化建設創造性發展,積極申報非遺項目,建立了映秀“東村”非遺園區,引進藏族羌族刺繡、讓炯文化、藏香製作、烏木、茶祥子文化、藏族版畫製作、阿來工作室等文化企業,提升了羌繡內涵,增加了羌族婦女的收入途徑。

2018年5月18日上午,當記者走進位於映秀東村的茶祥子時,這家早已出名的非遺茶店內正圍坐著不少顧客。品完店家免費的贈茶後,不少顧客都會選擇些喜愛的茶帶回去贈送親朋好友,店內的工作人員正忙著包裝和收款。這家沒有網店的傳統的制茶坊,一年的銷售額可以達到300至400萬元。

“現在固定給我們店內供茶的農戶,主要是映秀周邊的村民,大概有170多戶。”茶祥子銷售負責人劉渠波告訴記者,2012年,政府打造映秀東村非遺園區時,從事藏茶研究生産的民間制茶藝人蔣維明就舉家來到映秀,“我們的初衷就是對‘西路邊茶’這個阿壩非遺項目進行恢復,由當地的茶農或者農戶給我們供茶,我們再加工。”

劉渠波介紹,一開始給茶祥子供茶的農戶很少,因為當時不少老百姓才開始回遷,“為了讓老百姓增收,我們以高出市場價幾元的每斤20元價格收購老百姓送來的野生金銀花,現在供茶的農戶越來越多,2012年剛來時只收了幾百元的茶,2013年大概收了2000元的茶,現在大概有170多戶,他們主要提供野生金銀花、鮮花等用於制茶,採茶期一般是兩至三個月,總的可以收入將近100萬元,每戶在5000元到15000元之間不等。”

讓劉渠波沒想到的是,制茶坊的茶不僅帶動了當地群眾靠採茶制茶脫貧致富,解決了部分當地群眾的就業問題,還遠銷“一帶一路”沿線,讓民族地區的茶走上了國際舞臺。2017年,“茶祥子”制茶坊參加了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主辦的“沿海上絲路,講中國故事”活動,以“大土司”黑茶為主打的映秀茶隨遊輪出訪多國;2018年,“2018歡樂春節•四川風采”活動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大土司”黑茶再度亮相異國他鄉。

高山臺地上的羌族群落 10年收入翻5倍

信譽好 重慶遊客免息借款20萬給村民重建

海拔1900多米的汶川縣雁門鄉蘿蔔寨,地處岷江大峽谷高山臺地之上,這裡是岷江大峽谷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居住房屋最為集中、人口最多,且是以黃土為建築材料的羌族建築群落。汶川縣是全國唯一的羌繡之鄉,而蘿蔔寨則是羌繡之村。5月18日下午,當記者乘車沿山而上,滿山紅彤彤的甜櫻桃撲面而來,不少外地遊客驅車沿路採買,寨民臉上洋溢著幸福而燦爛的笑容。

“新寨是按照統規統建原則建造的,老寨作為地震遺址保護起來了,是汶川縣文物保護單位。”雁門鄉蘿蔔寨組織委員胡靜向記者介紹,蘿蔔寨有264戶、1071人,地震前,主産是玉米和蔬菜,老百姓的收入很低。現在按照“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遊(康養)”的總體思路,雁門鄉主要發展特色水果産業和旅遊業結合,來這裡既可以體驗羌族文化,感懷地震遺址,還可以採摘水果。旺季時,寨裏每天遊客能超過1萬人。“老百姓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胡靜説,2008年蘿蔔寨的每人平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而2017年,每人平均收入達到了1.1萬元,“現在寨民一家收入多的一年可以達到10多20萬元。”

地震前就開始發展農家樂,地震時一無所有,因為人純樸善良信譽好,地震後遊客竟免息借款20萬元給寨民恢復重建,這在當地傳為佳話。19日下午,記者在蘿蔔寨見到了這位寨民,今年47歲的王保建。“地震來的時候,真的以為就死定了,沒想到還會有今天。”王保建介紹,自己從2007年開始做農家樂,以前只有6間房,現在都有26間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回想起遊客借錢給自己重建農家樂的事情,王保建充滿了感激,他説,“對方叫史俊,是重慶人,地震前到蘿蔔寨來旅遊在我家住過兩次,大家感情很好。”王保建説,地震後第一時間電話打不通,史俊就寄了一封信過來關心家裏的情況,得知大家沒事後非常高興,“又過了一年,2009年,史俊説要帶朋友過來看看,我慚愧的給他説,家裏房子還沒修,都住的板房,不好意思接待你,史俊就説不怕,我支援你,就借了20萬給我們。”

“借了錢,我就想著要還。”王保建説,自己和家人打定決心一定要搞好重建,早日把錢還了,“第二年我就把借的錢還了,雖然那一年沒賺到那麼多,他也沒催,我還是借了些來還給他。”王保建説,現在家裏一年靠農家樂可以收入4萬元左右,加上平常挖草藥、淡季打工等,一年總收入在七八萬元左右。

王保建感慨,這10年變化巨大,2007年全年收入只有2萬元,“現在生意好了,旺季時26間房都住滿了。”對於將來的生活,王保建全家充滿了信心,要繼續把農家樂的軟硬體都搞好,“地震的時候,大家都沒想到會有今天,有那麼多的人幫助我們,那我們更要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十年蝶變 去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7.57億元

約為2008年的4倍 貧困發生率由震前的6.8%下降到0.65%

記者了解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以來,汶川按照“以人為本、趨利避害、優質高效、加快發展”的安排部署,緊盯災後重建重點任務,全力推進災區跨越式發展,201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7.57億元,約為2008年的4倍,貧困發生率由震前的6.8%下降到0.65%。

同時,汶川緊抓災後重建、對口援建等歷史性機遇,把旅遊産業作為加快轉型發展的先導産業、重要支撐,圍繞“運動康養•生態頤養•老年文養”主題,以“生態、業態、文態”融合、“微景觀、微田園、微環境”聯動為切入點,推進康養旅遊標準化建設,全力打造川西北特色生態康養目的地,高水準、高起點、高標準、大氣魄建設了一批旅遊基礎設施項目,旅遊接待能力不斷提升,旅遊産業發展取得驕人成績。2017年,全縣旅遊接待600.15萬人次,比2008年增長53.3倍,年均增長55.9%;實現旅遊總收入27.03億元,比2008年增長51.7倍,年均增長55.4%。

5月19日,由四川省林業廳主辦,中共汶川縣委、汶川縣人民政府承辦的2018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分會場暨汶川甜櫻桃採摘節在汶川縣綿虒鎮大禹廣場開幕。汶川縣委副書記、縣長旺娜向記者介紹,2018年,汶川甜櫻桃預計産量720萬公斤,産值2.8億元。

據悉,農業部于2009年11月27日准予對“汶川甜櫻桃”實施農産品地理標誌保護。“不僅受到地理標誌保護,汶川的甜櫻桃也越來越受到遊客的認可。”旺娜介紹,汶川是四川省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縣,通過示範縣的打造,汶川推動了包括甜櫻桃、脆李子等水果的可追溯體系,“我們從源頭的土地監管到農藥監控,從招配人手到售賣的全程都進行了監管,同時還建立了縣城、鄉鎮、村的三級市場體系,更加規範,讓遊客朋友可以買到更加安全放心的水果。”

農旅結合、鄉村振興、鄉村旅遊、全域旅遊,是現在汶川發展的幾大關鍵詞。旺娜表示,地震後,汶川的産業也進行了調整,從以前以工業為主轉為以旅遊業為主,按照“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遊(康養)”的總體思路,推動三次産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優化。據了解,汶川去年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了1.3萬元左右。去年汶川縣接待遊客超過了600萬,旺娜很有信心,“今年遊客估計能達到800萬人,也誠摯歡迎大家都到汶川來玩。”

(李丹)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中國網旅遊官方微信

與主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