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4月24日訊 4月20日,以“優質旅遊:共同價值與國家治理”為主題的2018中國旅遊科學年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由中國旅遊研究院主辦,院長戴斌主持,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金早、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杜江等領導,以及業內知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400多人出席了會議。中國旅遊研究院戰略所首席研究員宋子千就優質旅遊發展和新時代旅遊文化建設研究的理解發表了演講。
宋子千表示,優質旅遊和旅遊文化建設的關聯,簡單來説,優質旅遊就是品質效益型的旅遊。目的就是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將旅遊業打造成為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關鍵路徑就是破解旅遊業發展中的體制機制約束,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發展全域旅遊,推動旅遊業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
宋子千指出,中國旅遊界對文化和旅遊的關係應該説很早以前就開始研究了,不能説全民旅遊和文化部結合才開始研究。1986年,于光遠提出“旅遊業是帶有很強文化性的經濟事業,也是帶有很強經濟性的文化事業。當時旅遊業是創匯的産業,于光遠先生很有遠見,組織了旅遊業的文化事業。1987年“旅遊經濟發展戰略”被列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七五”重點研究課題,提出了我們現在熟悉的“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以及“旅遊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文化産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産業”等觀點。在1999年,“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這句話已經被研究者連在一起使用。
對文化和旅遊的關係,比較官方的一次全面的闡述應該説當時的中宣部部長政治局委員劉雲山在2010年的博鰲論壇做的演講,主題就是“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旅遊是一种經濟活動,更是一種文化活動。一次難忘的旅遊,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文化之於旅遊的意義是多方面的。旅遊與文化呈現出深度融合、共生共進的發展趨勢。至今有八年曆史。
宋子千認為,文化旅遊和旅遊文化當然是密切相關的:一方面,文化旅遊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和發展了旅遊文化;另一方面,旅遊文化的發展,為文化旅遊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導和智力支撐。
旅遊文化屬於文化的概念範疇,而文化旅遊是旅遊的一種類型或者説一種旅遊形式,兩者之間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界限。旅遊文化是圍繞旅遊活動産生的文化現象和關係的總和。旅遊文化首先就是旅遊活動本身表現出來的文化特質,其次還包括旅遊者在旅遊活動過程中的文化表現,以及旅遊業為旅遊者進行旅遊活動提供産品和服務過程中的文化表現。旅遊文化實質上可以分為旅遊發展理念、旅遊行政管理和公共治理文化、旅遊企業文化、旅遊産品和服務文化、旅遊者行為文化等不同方面。
宋子千強調,優質旅遊和旅遊文化建設的關聯,簡單來説,優質旅遊就是品質效益型的旅遊。目的就是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將旅遊業打造成為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關鍵路徑就是破解旅遊業發展中的體制機制約束,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發展全域旅遊,推動旅遊業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
“優質旅遊的直觀表現是有令人心動的旅遊産品、使人安心的旅遊環境和讓人滿意的旅遊服務,遊客遊得放心、遊得舒心、遊得開心,旅遊企業有活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旅遊文化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旅遊發展價值觀,解決好旅遊發展為了什麼的問題。”宋子千如是表示。
宋子千認為,改革開放之初,賺取外匯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旅遊業逐漸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進入本世紀,旅遊業是綜合性産業開始得到普遍承認。今天旅遊業的發展,要以人民日益增長的旅遊美好生活需要為統領,更加注重綜合功能的發揮。
一、樹立大科學的旅遊治理觀。旅遊和旅遊業非常綜合,隨著發展綜合性越來越強,需要包括文化和旅遊部門在內的各部門一道努力,擺脫狹隘的部門思想,從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最終構建起黨政統籌、各部門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現代化旅遊治理體系。
二、樹立綠色、可持續的旅遊開發觀。旅遊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産業,但是早在十幾年之前習近平同志早在2004年就指出:旅遊經濟被稱為“無煙工業”,與環境保護衝突小,但並不意味沒有矛盾。旅遊也要來一場綠色革命、低碳革命,真正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範行業。
三、從旅遊場景上來説,打造更具文化含量、健康向上的産品。説把旅遊遊客往高的方面引導,要想讓人得到美的享受、知的愉悅、思的快樂,要求項目本身具有較高的文化含量、健康向上。如
四、倡導愛崗敬業的旅遊服務文化,只有讓市場和社會覺得服務有所值,旅遊從業人員的收益才漲得起來。只有從業人員自尊自愛,才可能得到社會更多的尊重。由此,需要從業人員熱愛自己的崗位並且不懈追求更高的服務品質。
五、對於消費者來説,更加文明理性,旅遊文明、理性的旅遊消費文化需要旅遊者提升自我的文化修養和鑒賞能力,也需要全社會形成健康的消費文化氛圍。
(伍策 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