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4月23日訊 “酸辣粉再加點燴菜,吃起來巴適得板。”旺蒼市面上流行的酸辣粉條的最初原料來源是馬鈴薯,時下正值馬鈴薯長苗的季節,在旺蒼縣雙匯鎮蓮花村,幾百畝連片的土地上馬鈴薯苗長勢正好,當地村民正忙著把馬鈴薯苗覆蓋的地膜破開,幫助馬鈴薯苗生長。該村的村支部書記梁許昌每天都會來這裡看看這些寶貝。
“馬鈴薯是農村的家常菜,餐桌上基本上每噸都缺少不了它,現在更加受到城裏人的喜歡,我們就換零為整,做成産業,馬鈴薯變成了票子。”梁許昌樂呵呵的説。
自去年以來,雙匯鎮蓮花村成立了旺蒼縣蒲家壩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大量流轉村上的閒置土地300畝,大規模種植馬鈴薯,去年全村的收益頗豐。
“要在太陽升起來前把馬鈴薯苗上面的地膜全部撕開,這幾天天氣太熱,一直這樣把小馬鈴薯苗捂在裏面,容易炕芽。”梁許昌邊檢查邊與地裏的群眾交流。
梁許昌和村上在專合社務工的老百姓對馬鈴薯苗的呵護可謂備至,期望為該村帶來更大的收益。
“土地靠流轉每畝300元,平時還在裏面務工,一天有一百多元,年終看收益可以分紅。”四組的貧困戶張鵬信,以前家裏的土地種些玉米、油菜,年頭好的時候日子過得還行,可一旦收成不好本錢都收不回來。通過將家裏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之後,平時又在基地務工,僅去年靠著合作社收成就達到5000余元。
這樣的甜頭誰人不喜歡,誰人不想把這樣的專合社搞好。
“今年我村集體經濟種植馬鈴薯300畝,預計産量500噸。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和園區務工(收入)最高可達1萬元。馬鈴薯收穫出售後,我們將計劃種植300畝高山露地有機蔬菜,持續帶動群眾不斷增加收入,集體經濟收入增幅將達到35%左右。”梁許昌介紹説。
馬鈴薯的生長週期在90天左右,畝産能夠達到4000斤,産值能夠達到30余萬元。在上季馬鈴薯大面積收穫後,下季合作社還會組織農戶在300畝種植基地種植甘藍、蘿蔔等蔬菜,預計産值能夠達到21萬元。
不僅如此,該村還將馬鈴薯等農産品進行深加工,1斤的馬鈴薯收購價最低僅為6毛錢,但若提取出澱粉,便立馬升值6-10元。如果進一步將澱粉加工成食用粉條,又可增值至20-30元。該村和旺蒼九九麵粉廠簽訂了訂單合同,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馬鈴薯産業化格局,為當地農民增加了不少收入,該村2017年每人平均收入達到4500元左右。
(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