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4月19日訊 開山修路、硬化村道、拓寬路基……連日來,隨著廣元市朝天區脫貧摘帽“夏季攻堅”強勢推進,該區掀起第三輪交通大會戰,各戰區戰場交通建設熱潮涌動。截至目前,該區農村公路通暢里程達2180公里,硬化路通村、通組率分別達100%、72%。
崇山峻嶺劈坦途 群眾出行不再難
“上山碰鼻子,下山蹾溝子。”採訪中,村民們將曾經行路的艱辛濃縮成這句順口溜。
“山高坡陡、溝壑縱橫、人居分散,道路建設成本很高。”同行的該區交通局的同志介紹,地處川陜結合部的朝天,90%以上都是山地,地勢東高西低,自然落差大,大小河流呈“非”字形注入嘉陵江,江河兩岸山高谷深,道路艱險難行。
為暢通涉及千家萬戶的“毛細血管”,朝天區深入實施“脫貧攻堅,交通先行”戰略,舉全區之力,聚全民之智,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著力解決群眾出行難題,不斷滿足群眾脫貧奔康的道路需求,切實打通了群眾出行的“最後一公里”。
“2013年7月的一個暴雨天,八組的一位孕婦難産,村裏組織了7個健壯的青年將孕婦往山下抬,由於山路泥濘難行,還未等送到救護車前,孕婦母子就離開了人世。”回憶起過去因道路不暢而發生的悲劇,大灘鎮自然村七組貧困戶陳雲泰淚花閃閃,“不過,現在好了,通村道路全部硬化了,以前到場鎮要走4個多小時,現在騎摩托車只要20分鐘。孩子們上學也不再用爬坡下坎,山貨在家門口就能賣出去。”
據了解,2018年,朝天區計劃新修、改建扶貧村組公路880公里,其中新建493公里。將實現貧困村100%的組通水泥路,該區硬化路通組率達80%。
公路圍著産業轉 産業圍繞公路建
“孩子既親近了自然,又體驗了農家生活。”4月15日,趁著週末晴好,重慶的喻女士們一行攜家帶口,組成自駕車隊來到曾家山踏青賞花。火熱的鄉村遊背後,是賺得盆滿缽滿的當地菜農和農家樂業主。
“今年種了12畝甘藍,再加上農家樂的收入,一年少説也有個10來萬。”李家鄉青林村二組村民王德學坦言,如果道路不通,絕對不會有這麼高的收入。
王德學所在村的多數群眾都種植蔬菜,以前他們主要靠三輪車或人力把蔬菜拉到附近的通鄉公路上賣,如果遇到下雨天,菜運不出去,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爛在地裏。而今,通村水泥路延伸到田間地頭以及家家戶戶,菜販紛紛進村收購,菜價不但有了保證,還有20多戶村民趁機辦起了農家樂,農家菜從地裏到鍋裏,身價漲了十倍不止。
按照“以産拓路、以路興産”的思路,近年來,朝天區將農村公路建設與農業特色産業發展相結合,大力推進“三園”聯動建設,規劃建設了農業産業路350公里,聯通五大現代農業産業園區,沿線帶動村特色産業示範園191個、戶辦産業小庭院1.8萬餘個。同時,開通農村客運班線38條,建成物流配送網點260個,特色農産品搭乘電商平臺銷售,群眾致富路越走越寬。
建設四好農村路 迎來“四好”新生活
一條條農村公路翻山越嶺、跨谷渡河,將一個個幸福美麗新村、鄉村旅遊景點串珠成鏈,鄉村“活”起來了。
每到週末,在朝天區的各條鄉村幹道上,都會看見排排停放的自駕車輛。遊客們漫步在村道上賞花聞香、拍照留念,一間間農居掩映在林山花海中,墻體上“樹新風、促和諧”“不等不靠,勤勞致富”等標語格外顯眼。
青山依舊,路通人歡。借公路之便,朝天群眾發展起了鄉村旅遊;多年在外務工的人回鄉,利用撂荒的土地,進行農特産種養,綠水青山真的變成了金山銀山。
人居環境美了,群眾的日子甜了,生活習慣也跟著變。現如今,朝天區214個行政村、村村都設有管護公路公益性崗位,並實行門前“五包”制度,群眾積極投身“護路”,路域環境為之一新,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結合全域旅遊發展和省級鄉村旅遊示範縣創建,朝天區還不斷提升農村公路品質。截至目前,共建設鄉村旅遊公路300公里,形成1條百里花卉長廊和6條精品鄉村旅遊環線,帶動了鄉村旅遊蓬勃發展。據統計,2017年該區鄉村旅遊綜合收入18.4億元。
(郭蘭 鐘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