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國>活動>

廣元朝天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帶動群眾致富

發佈時間:2018-04-18 16:06:30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馬興成 王鑒 丨 責任編輯:路遙


中國網4月18日訊 耕機的隆隆聲打破田野的寂靜,農業園區、特色産業園、戶辦小庭園生機盎然,“中國農業公園”吸引著各地遊客前來觀光旅遊……2018年以來,廣元市朝天區依照“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瑰麗藍圖,立足於“早”,著眼于“快”,落腳于“實”,迅速掀起農業産業扶貧新高潮。

科技“助”農,打牢增收硬基礎

傳統農業不能丟,如何實現穩産高産,讓群眾嘗到增收致富的甜頭?

4月13日,該區農業局科技特派員李永髮指著他的培訓記錄本説,今年以來他到鄉鎮指導不少於50次,日子安排得滿滿的,週末都沒顧得休息,“到朝天鎮煙登村搞了魔芋、天麻、脆李等栽培指導,到羊木鎮新山村做了葡萄整形、修剪、施肥等技術培訓,到大灘鎮立新村教授了金耳種植技術,下一步就要入戶指導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科技服務助農耕。該區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趙玲介紹,李永發僅僅是一個代表,今年以來共組織了200余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政策宣講、農技指導,大力推廣水稻旱育秧、地膜玉米、秸稈覆蓋栽培等農業實用新技術、新品種和新機具,指導填槽補欄土雞80萬隻、生豬9萬頭,累計開展培訓150余場次。

此外,該區還加大了農資儲備和水利設施建設,為大春生産保駕護航。截止目前,朝天區儲備水稻良種19噸、玉米良種90噸、化肥3.25萬噸、農藥28噸、農膜150噸;覆蓋14個鄉鎮29個行政村的農田水利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

“農藥種子化肥這些好買得很,又有技術人員來指導耕種,國家還有糧食直補,政策這麼好,再不搞抓好生産,我們就對不起黨和政府喲!”該區臨溪鄉清水村李玉炳老人指著家門前正在耕種的田地,他欣慰的介紹,今年村上正在採取行動,動員群眾對撂荒地進行復墾,“只有守住自己的包産地,種上好苗子結出好果子,才是一個務本的農民。”

三園“壯”農,加速農業現代化

守住土地是根本,農業轉型升級是出路。近年來,該區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探索出“三園聯動”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産、規範化管理的“壯”農之路。

何為“三園”?朝天區委農工委負責人吳卿介紹,三園即現代農業園區、村特色産業示範園和戶辦小庭園,今年朝天區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園區1個、村特色産業示範園150個、戶辦産業小庭園11000個,目前已建成村特色産業示範園81個、戶辦産業小庭園790個。

挖掘機揮舞著巨臂,現場塵土飛揚,新規劃建設的兩河口現代農業(蔬菜)園區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之中。現場指揮施工的兩河口鄉鄉長方薪至擦了擦額頭的汗珠,興奮地介紹:“園區核心區有1000畝,輻射帶動周邊1萬畝,以蔬菜産業為主導,配套花卉、水産養殖、鄉村旅遊等産業。建成後,將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産經營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在已基本成型的羊木鎮新山村經果林下跑山雞示範園,駐村第一書記楊奇國透露,該園佔地800畝,原來大多數是撂荒地,目前由帥紮營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以“種養結合”模式發展立體生態農業,合作社162戶農戶全部參與,目前已放養土雞8000隻,年可出欄2萬餘只,園區種植12種果樹,帶動以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發展,目前效益正在顯現。

“戶辦小庭園是按照‘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幸福美麗新村要求配建的,在園子裏種些瓜果蔬菜,養些雞鴨魚鵝,巴適得很!”在臨溪鄉清水村,正在督促指導戶辦工程建設的村支部書記羅應江如是説。

特色“興”農,擴大市場影響力

近年來,朝天區堅持把産業發展與區域特色相結合,深入推進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蠶桑五大農業特色産業提質增效,因地制宜發展藤椒、魔芋、小水果等特色産業,朝天農特産品遠銷省內外,農民腰包逐漸鼓起來。

品牌是朝天産品走出去的“名片”。目前該區已完成無公害農(畜)産品認證4個、有機轉換認證2個,辣椒、蘿蔔等7個産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核桃、藍莓、山葵等9種産品以及4家企業獲得有機産品認證;“曾家山ZENGJIASHAN”創建為中國馳名商標,4個農産品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近幾年,該區還成功創建為全國綠色農業示範區、全國蔬菜生産重點縣、中國高山生態蔬菜之鄉,曾家山成功創建中國農業公園、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産基地。靚麗的品牌使朝天區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我們趁勢而為,搭乘高鐵快車,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農業特色産業項目招引力度,為“5+N”農業特色産業發展格局注入新的動力。”該區農業局負責人張久泉介紹。

“為擺脫農民自産自銷、單打獨鬥的困境,朝天區累計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355個、家庭農場273家、農業社會化服務超市55家、農業企業31家、種養殖大戶5193戶。”張久泉説,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特色産業、産品市場行銷、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等方面已顯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仲春時節,該區中子鎮柏樹村百畝珍稀食用菌基地內,首批引種的猴頭菇進入採摘季。企業負責人陳彪介紹,年初從福建引種猴頭菇菌種,在基地試種近4萬椴,通過精心培育、科學管理,目前長勢旺盛,“今年以來,企業訂單總額已超6000萬元,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近100個,可實現每人平均年增收3萬多元。”

……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當前,朝天農業産業正加快與旅遊、文化等産業的深入融合,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産品變商品、民居變民宿、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新的農業增長極和發展動能正在加快形成。

(馬興成 王鑒)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中國網旅遊官方微信

與主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