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國>滾動新聞>

春風吹綠塞上寧夏 清明節接待遊客157萬人次

發佈時間:2018-04-08 16:02:12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伍策 鬼谷 丨 責任編輯:路遙


中國網4月8日訊 清明風至,滿目新綠。以家庭為主的自駕遊、自助遊成為清明假日旅遊消費主流。懷古、踏青、賞花、登高、採摘成為休閒遊的主題,結合出遊特點,全區積極整合旅遊線路,推出中華傳統文化遊、黃河文化遊、革命傳統教育遊、綠色生態遊、農事體驗遊等特色旅遊産品,豐富了假日旅遊市場産品供給。

茹河瀑布吸引了眾多遊客

攜手網際網路做足宣傳推廣

全區各級旅遊管理部門、旅遊景點充分發揮旅遊新媒體行銷矩陣、利用“兩微一端”等平臺優勢,推廣踏青旅遊産品、優惠活動和旅遊資訊,通過立體化組合宣傳手段,極大的提升寧夏旅遊對外曝光量,也吸引了眾多區內外遊客來寧。中衛市借助網易新聞等國內知名媒體平臺,依託直播錄播、短視頻、專題報道、人物採訪等形式,通過小現場,大媒體,深度宣傳活動價值,進一步加強文化+旅遊+網際網路的深度結合,提高旅遊産品知名度。

踏春觀鳥沙湖行

惠民利民景區政策更加優惠

老龍潭·中華龍文化博覽園景區、寧夏移民博物館、中衛高廟等景區繼續免收門票。其中,閩寧鎮原隆村棚湖灣樹莓生態景區,假期三天共接待遊客1.28萬人,樹莓生態餐廳收入30.7萬餘元,其他娛樂項目收入5.8萬餘元,景區三天共收入36.5萬元;彭陽汝河景區三天接待遊客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66.95萬元。

沙湖景區、沙坡頭景區、黃河大峽谷、黃河樓、軍博園等重點景區向廣大遊客出門票折扣等惠民政策。“2018年首屆銀川橫城風車文化節”在寧夏智慧旅遊網上推出線上特價票18元/人;水洞溝推出“4月份寧夏人游水洞溝門票1元還送198元實景馬戰《北疆天歌》演出票”優惠活動,遊客的實惠實實在在。

軍博園研學遊項目吸引眾多遊客

因地制宜豐富産品供給

不斷加大旅遊産業文化內涵和綠色含量,提供更多精細化、差異化旅遊産品。受較強冷空氣影響,寧夏大部分地區清明節期間大幅降溫並伴有揚沙天氣。雖然天氣多變,但依舊不能阻擋遊客出行、訪友、掃墓的熱情。

一、紅色旅遊凝聚民族精神。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推出“走一回長征路、讀一遍長征史、重溫一次誓詞、唱一支紅歌、聽一堂黨課、吃一頓紅軍餐”的“六個一”活動。鹽池革命烈士紀念園等烈士陵園開展了緬懷革命英烈清明祭奠活動。黃河軍事文化博覽園推出營地教育—艦上少年體驗營活動。沙坡頭景區推出孝親感恩民系列活動。紅色教育、傳統文化教育讓愛國情懷紮根心中。人們向英烈前輩致以深深的哀思、獻上崇高的敬意,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文化熏陶。

二、生態出遊體驗塞上春景。西夏風情園景區攜手騰訊公益平臺共同打造景區萬人共植希望樹活動,讓遊客留下象徵希望的綠色和心中的願景。惠農區燕子墩鄉王泉溝旅遊景區舉辦2018年第二屆葡萄春耕展藤系列活動,品味西域王泉葡萄美酒葡萄文化,享農事樂趣。鳳凰花溪谷景區推出親子採摘草莓、植物種植(多肉)等觀賞體驗活動。鳴翠湖啟動“愛鳥周”,守護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以花為媒,著力打造原生態休閒旅遊品牌。“華海盛世·世外梨園--第十二屆中衛市南長灘梨花節”、第十四屆寧夏六盤山山花節暨第六屆“梯田花海•生態彭陽”山花旅遊文化節吸引了大量的遊客踏青賞花。特別是4日夜間,涇源縣一場春雪飄然而至,花木著白,山川裹素,雪花伴著花香,與山花爭奇鬥艷,這突如其來的降雪給清明假期踏青出遊的人民帶來了意外驚喜。

三、大漠風光引領春遊時尚。沙湖旅遊景區迎來“華夏文明·薪火相傳”台灣遊學師生,“船隻蘆葦蕩·一步到塞上”,一片曾未見過的沙漠景象讓來自寶島台灣的師生們驚嘆不已。黃沙古渡景區、哈巴湖景區推出生態自助遊讓遊客盡情體驗大漠風光、九曲黃河濕地、黃沙擁長河的塞外奇景。水洞溝景區上演《北疆天歌》大型實景史詩劇,再現長城外成吉思汗成長過程以及和好友札木合之間感人肺腑的家國情仇並最終統一蒙古成為草原大汗的曲折故事。賀蘭山岩畫景區推出大型實景演繹“賀蘭祭”,讓遊客飽覽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景。銀川濱河新區春意盎然,黃河外灘萬畝蘋果花含苞待放,景城公園景色宜人,乘坐小火車遊遍全中國,乘坐竹筏感受真正塞上江南。

眾多遊客和研學團隊來到賀蘭山岩畫參觀體驗

黃沙古渡“一票通”受遊客好評

全民參與共倡文明出行

節日期間,寧夏各級旅遊管理部門發佈了“清明節期間出行溫馨提示”及氣溫預警,提醒遊客安全出行、文明旅遊。同時組織各旅遊企業擺放展架、張貼海報,開展文明引導、文明規勸志願者活動,營造文明出行良好氛圍。

各景區停車場自駕遊車輛停放整齊有序

各景區在遊客中心設立“志願服務崗”,提供指引諮詢、秩序文明、重點幫扶、失物招領、緊急藥箱等多項便民利民服務,同時在景區遊客中心顯著位置設置《中國公民文明旅遊公約》宣傳標牌。

(伍策 鬼谷)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中國網旅遊官方微信

與主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