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跨界發展是大勢所趨,生産性中自有生活性,生活性中也包容生産性,現實無法劃分,操作又會傾斜。而生活方式服務業則是對應未來發展的新概念,包容大文化和大旅遊。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在人代會上通過,其中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國家旅遊局,引發旅遊人的熱議。作為從事旅遊工作38年的老炮兒,自然感慨良多。想來想去,凝聚一句話,偉大的轉折。
中國旅遊40年,是借助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中國經濟騰飛的40年。其間可以歸納五個轉折,一是1978年,是改革開放的轉折,現代旅遊開始起步,在短缺經濟的掣肘之下,對應國際旅遊需求是重中之重,也引發中央領導的重視。這十年,旅遊局從外交部代管局上升為國務院直屬局,可以稱為旅遊建設局。二是1988年,開始産業培育的轉折,作為新部門,基本沒有管理手段,也缺乏推動手段,旅遊標準化起步,行業管理率先,旅遊局可以稱為旅遊管理局。三是1998年,産業升級的轉折,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出境旅遊並駕齊驅,工作重心也轉向市場行銷,可以稱為旅遊促銷局。四是2008年,大旅遊甚至泛旅遊開始推進,國家旅遊局和國務院20個部門及地方20多個政府簽訂合作推進協議,旅遊發展大會的模式普遍化,旅遊法千呼萬喚終於出臺,旅遊局可以稱為旅遊公關局。五是最近三年,旅遊工作主動出擊,全域旅遊全面推進,旅遊國際化影響越來越大,可以稱為旅遊拓展局。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從事業轉換為産業,近些年客觀來看,形成了産業性質的再轉折,産業規模越來越大,事業屬性也開始重新産生,是社會事業的性質。回想起來,不能不佩服發改委,20年以前,發改委管旅遊的機構就是社會事業司生活品質處,高瞻遠矚。
本次文化和旅遊部組建,則是時代的轉折,堪稱偉大的轉折。一是在工業化發展後期和中等收入的總體背景之下,基礎設施的制約基本解除,這就為旅遊發展如虎添翼。二是需求多元化,必然引發供給的多樣化。旅遊發展可以少唱供給不足,應當轉化為結構性優化不足,錦上添花。三是旅遊深化越來越需要文化提升,文化發展越來越需要市場擴大,新部門可以觀念互補,功能互促,發展共融。文化是旅遊之魂,市場是文化之體,魂體結合,體質強健。四是旅遊部門多年盼望的升格得以實現,地位提升,行政渠道通順,問題也便於得到解決。有為有位,有位有威,有威有為。最根本的一點,是産業性質的變化,將來的發展格局,將是文化産業化深化到旅遊領域,旅遊事業化推進在文化領域。國務院提出五大幸福産業,一是旅遊,二是文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更多的落實在這個新領域,首旅集團董事長段強最近談了一個新概念,旅遊是生活方式服務業。以前曾經把服務業分為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我始終不以為然。很簡單,跨界發展是大勢所趨,生産性中自有生活性,生活性中也包容生産性,現實無法劃分,操作又會傾斜。而生活方式服務業則是對應未來發展的新概念,包容大文化和大旅遊。
客觀來看,政府機構改革只是引領,根本還在於市場。有需求就會有供給,需求升級就需要供給側改革,政府機構改革也必須因時因勢,如果違背規律,仍然難以成事。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形成不同的旅遊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體制,也不必一刀切。所以,該幹嘛幹嘛,也不必莫名興奮,也不必垂頭喪氣,行業主要在於市場的推動,專家主要在於對應行業,真正著急的是涉及改革的官員和準官員們。可以看到的是旅遊文化的提升成為潮流,文化市場的培育側重旅遊,有空學學文化,琢磨傳統文化與當代旅遊的深度結合。得閒空,有閒心,用閒錢,做閒事,養閒趣,育閒情,閒裏滋味深;攜美人,賞美景,處美境,得美文,品美食,聞美樂,美中日月長。閒話説完,洗洗睡吧。
(魏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