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村的新農人】土專家的新活力——記天津旺達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劉佔海

發佈時間:2024-12-07 13:16:1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吳一凡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立足雲南實際,全面深入推動高品質發展,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滇、人才強省戰略,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在津門大地上,有著大量優秀的“土專家”,他們長期活躍在生産一線,具有紮實的技術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今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確定的新一輪全國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入選名單中,包括濱海新區旺達農機合作社劉佔海在內的8位天津“土專家”成功入選。

近年來,天津高度重視農機實用人才培育,圍繞支撐農機化全程全面高品質發展和提升農機作業服務品質,培育了一批長期紮根農村、服務於一線,在農機具改進、駕駛操作、故障診斷維修、技術推廣、作業服務等方面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農機一線“土專家”,他們在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機化技術推廣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示範引領作用,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天津農業農村現代化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有力的農機人才支撐。

從全國農機一線“土專家”,到默默躬耕田壟之間的新農人,劉佔海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始終保持著“領先者”的角色。他説,這一切源於對事業的敬畏,對理想的熱愛。

image.png

開啟全程託管 探索專業化新模式

初見天津旺達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劉佔海,憨厚的眼神透著堅毅。作為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劉佔海的成長一路伴隨著“農”字,他也對這個再熟悉不過的事業由衷地熱愛著,“從出生到現在,我的一切都與農業息息相關。”他如此感嘆道。

小時候看多了父輩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勞作,隨著年齡增長,劉佔海深知,農業要發展,必須走機械化、現代化的道路,一定要通過機械化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農業效率,增加農民收入。就在那時,年輕的劉佔海對各種農機具産生了濃厚興趣,並且通過努力學習農機技術,逐漸成為農機能手。

想要更好發揮農機使用效率必須走合作化、規模化道路。2011年11月,劉佔海與6名成員共同成立天津旺達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以小麥、玉米機械化生産全程一條龍服務為主線,通過科學調度機具設備,合理安排作業時間,極大提升了農機作業服務品質和效率。經過幾年努力,劉佔海帶領旺達農機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合作社有社員195人、佔地面積1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擁有大型拖拉機、玉米收穫機、小麥收穫機、免耕播種機、深松機、無人植保機等各類農機具280余臺套,為周邊8700多農戶提供玉米、小麥全程機械化服務,年作業服務面積32萬畝,連續三年承辦天津市小麥開鐮儀式。

在多年農機專業化服務模式探索中,劉佔海深知,隨著農業現代化不斷推進,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生産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農戶無法負擔高昂的農機成本,於是,他帶領合作社創新農機經營模式,于2021年率先在濱海新區實施農業全程託管項目。面對新模式,一開始很多農民不認可,他又聯繫到小王莊鎮政府和濱海新區農業農村委開展專題培訓班,詳細講解農業託管政策。“一開始一些農民不了解政策産生疑慮可以理解,畢竟涉及大家的切身利益。”劉佔海説,合作社組織村幹部、種糧大戶和村裏的老農民到化肥、種子、農藥的生産廠家和經銷商處考察。經過多方比較發現,每年小麥、玉米兩茬可為項目示範區的農民節省農資購置費200多萬元,切切實實為廣大農戶贏得了實惠。一開始不理解的農民在親眼所見的事實面前徹底服氣,紛紛變成政策的堅定擁護者。

2022年、2023年合作社實施農業全程託管項目,為1600多農戶提供農資集中購置、統一機械作業等服務,三年累計實施5.4萬畝,為農戶節省農資購置費和機械作業費855萬元,糧食增收540萬元,增收節支1395萬元。為周邊4500多農戶提供玉米、小麥全程機械化服務,年作業服務面積32萬畝。合作社的農業全程託管服務贏得了農民的廣泛認可和良好口碑,為進一步擴大全程託管服務規模和範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有力提升了農業作業機械化程度和效率。

如今,合作社在其所託管的鎮域土地上,根據農時進購良種,播種施肥,開展春播夏種秋收,使村民們由自種自收通過農機合作社託管後實現增收。如今,合作社已為群眾解決就業230人次,成為全國農機示範合作社之一。

“在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方面,天津實現了農民自主購機、自助申請、全程公開的操作流程。得益於多項政策的扶持,合作社農機數量快速增加,規模不斷壯大,作業服務能力也大幅提高。”劉佔海介紹説。

image.png

(圖為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

智慧管理優化 推廣新技術新渠道

“新農人”之“新”,不局限于年齡和資歷,更多在於新視野、新格局,還有新農具、新業態、新渠道。無論是老一輩還是新一輩,無論是“60後”還是“90後”,他們呈現出來的新點子、新技能、生産方式、生活狀態,都傾注著對土地的熱愛,都跟著時代發展的脈搏前進,都是當之無愧投身於鄉村振興中的“新農人”。

儘管從小在農村長大,劉佔海的很多想法和做法卻一直走在前沿。他多次到全國先進地區學習現代農業知識和現代管理技術,聆聽專家講解和與先進同行交流。作為“天津市糧食生産特聘農機員”,劉佔海積極投身濱海新區農業新技術示範項目、主推技術項目等工作,幫助農民解決生産技術難題,努力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鄉村振興作出貢獻。2013年起,合作社開始探索智慧管理道路。如今,合作社有近20台(套)拖拉機安裝了智慧監測終端和管理平臺。智慧監管服務平臺可以實現對農機作業和調度的智慧化管理,目前高效管理各類農機具280余臺(套),社員收入每年遞增34%。

2013年,天津啟動了“美麗天津一號”工程,將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納入其中。旺達農機合作社承擔起了濱海新區秸稈綜合利用作業項目,通過使用秸稈打捆、秸稈還田等技術從源頭上杜絕了秸稈焚燒,近年來實施區內再未發生焚燒秸稈現象。此外,根據政府和農民需求,合作社還相繼承擔了保護性耕作、土壤消毒、土壤改良等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與濱海新區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共同開展的智慧機械化技術項目中,劉佔海充分發揮自身特聘農技員的技術優勢,組織智慧機械化技術現場演示會耕整地、播種環節2場次現場演示會,參加智慧機械化技術全部關鍵生産環節的現場演示活動,並在活動中培訓農民140余人次。

合作社目前有2人獲得“天津市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稱號。合作社還與大港農機化學校簽訂培訓協議,定期培訓社員。梧桐引得鳳凰來,合作社已吸引社員達195人,其中“90後”社員佔比近三成。由於對農機人才培育的貢獻,2021年,合作社更成為天津鄉村振興産業(人才)聯盟成員單位。有了人才基礎,合作社服務農戶的足跡遍及河北、山東、河南等地。

image.png

(圖為合作社搶排農田積水現場)

不忘初心使命 培育高素質新農人

生於農村,長于農村,專于農業,成于農業。“有頭腦、有膽識、懂經營、敢打拼”這是大家對劉佔海的評價。劉佔海自己常説“一個人成功,不叫成功;一個人富裕,也不叫富裕。只有帶領鄉親實現一起成功,那才是真的好。”

劉佔海相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帶領合作社成員參加新型農民教育培訓等各種現場會、技術研討會、培訓班,積極鼓勵社員不斷學習,提升農業經營管理、生産決策、市場行銷等方面的技能。2015年,合作社申請成為農民培訓基地,截至目前累計為169名農機駕駛員、90名新型職業農民提供無償的學習教室和實訓場地,主動為幫扶村的學員提供農機駕駛員崗位,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高品質的技能型人才,拓寬了農民就業的渠道。

“培養土生土長的專家,提升農業特色産業規模化,推動高品質發展,發揮合作社在鄉村振興之路上的引領示範作用,是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強鎮,壯大農業産業發展,保障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要素。”小王莊鎮黨委書記彭湃表示。

(撰文、攝影、視頻/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