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區裏潮流新 |“小修小補”托舉大民生
王串場街位於天津市河北區東南隅,街域為天津市著名的工人新村,老舊小區數量多,老齡人口基數大,60歲以上老人佔比38%,如何服務好“一老一小”成為當前王串場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經街黨工委前期調研走訪,居民對家門口改衣服、配鑰匙、修拉鏈等“小修小補”普遍訴求較大,“小修小補”看似“低頻”卻是“剛需”。
李師傅刀具專營店內,李師傅正在為顧客磨刀
2024年6月,在王串場街黨工委、辦事處的不懈努力下,“修補巷”正式開街營業。對於一些居民來説,“小修小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修補巷”的存在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讓他們能夠繼續保持原有的生活習慣。“我們跟顧客聊天的時候發現,老人家愛惜東西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捨不得老物件中蘊含的情懷。”李師傅刀具負責人楊柳感嘆到,“有時候我也在想,現在購物這麼方便,很容易就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新刀具,但是有的顧客特意趕來修補的,不光是一把刀,更多的是家人留下的念想。”每當接待好這些顧客,收穫他們的好評,都讓她堅持“磨好刀”的決心更堅定。
春元織補改衣店內,徐師傅展示他的修補工具
許多“小修小補”的技藝是傳統手工藝的一部分,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文化價值。在“修補巷”,這些技藝得以集中展示和傳承。老師傅們可以將自己的手藝傳授給年輕一代,讓這些傳統技藝得以延續。例如“傳統精工織補技藝”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徐春元,帶領徒弟一起在“修補巷”開設店舖,不僅為居民提供了便民服務,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做出了貢獻。
聚亨鐘錶店店主王晴川在維修手錶
“修補巷”承載著天津的市井文化和歷史記憶。它的出現,讓人們能夠感受到老天津的煙火氣息,保留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居民在享受修補服務的同時,也能了解到這些傳統技藝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在豐富服務業態的同時,提升了小巷的文化韻味,使之成為文明元素與惠民利民交融的主題街區,與此同時,也帶動了區域相關産業的發展,為社區經濟注入了新動力。(圖/文 孫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