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區裏潮流新 |津城文化“舊瓶”裏面有“新酒” 酒香不怕巷子深
天津六百年,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自1404年築城起,它就承載著獨特的使命。這裡曾是軍事要地,守護京畿安全;也是漕運樞紐,千帆穿梭,熱鬧非凡。近代以來,天津作為通商口岸,中西文化不斷在此碰撞、融合。五大道上風格迥異的洋樓,是那段歷史的無聲訴説。六百年的天津,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的藏寶地。
今日的天津,正以蓬勃之勢煥發新生。古老的歷史遺跡被重新點亮,洋樓在修繕與規劃下更顯韻味。它們不再只是建築,更像是穿梭時光的使者,講述著近代天津的風雲變幻。在這裡,文化場館也日益豐富多元,各類紀念館、博物館不斷迭代更新,從文物中挖掘出更多天津故事。天津,正用新活力讓文旅産業蒸蒸日上,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探索與發現。
小洋樓加持新科技 紀念館煥發新活力
提起戲劇大師曹禺先生,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他是中國現代戲劇的泰斗,所創造的《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更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於天津小白樓。時光荏苒,百年後,這裡已成為曹禺故居紀念館,時光變幻,今日的這裡又出現了一位年輕的“曹禺先生”,他健步推開洋樓大門,笑著將人們拉回到舊日年代。
曹禺故居紀念館
這位“曹禺先生”,正是戲劇工作者們結合《雷雨》《日出》等知名作品,以及正在演出的沉浸式戲劇《尋找戲劇家》中設計的角色,參與者們可通過與曹禺、陳白露、仇虎等角色的交流互動,將話劇中的場景再現與現代生活相互映照,讓人們真正體驗到天津老街區歷史與現代的“跨時空對話”。現如今,古老的街區正涌現著新潮流與新故事。線上預約、VR導覽等創新形式讓歷史文化街區在網際網路上有了新舞臺,具象的文化表達成為了老街區時代煥新的力證。
戲劇工作者在紀念館內表演《雷雨》片段
曹禺故居紀念館項目負責人李茜表示,曹禺先生的作品精神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相容並蓄,與天津這座城市的氣質十分吻合。“在探索文旅新形式的道路上,我們也希望能把大師的精神傳承下去,讓文化傳承真正入腦、入心、入情,為津城市民和廣大遊客帶來更豐富的遊覽體驗,讓‘為了一個人而奔赴一座城’的遊客都能不虛此行。”
名人故居實景夜遊 沉浸式體驗解謎樂趣
海河之畔,乾坤倒轉,時光回流。穿過故居的青磚長廊,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體驗沉浸式實景夜遊,逐步了解李叔同先生的字與畫、詩與歌、文與藝……這,就是由天津博物館(李叔同故居紀念館)與南開大學天津校友會聯合推出的天津首家沉浸式博物館解謎夜遊會——“叔同之夜”。
李叔同先生
在紀念館內,各處都設置了頗有難度的謎題,遊客要化身“特邀撰稿人”,找到隱藏在展廳裏的線索,完成缺失的雜誌;如果做完主線任務後仍然意猶未盡,在副刊還設計了結合主刊故事線的趣味解謎,將近兩小時的體驗流程,讓參觀遊覽不再是“走馬觀花”。在各處展館,都能看到皺眉沉思的遊客,時不時交頭接耳,探討謎底,顯然都被題目“硬控”了至少5分鐘。在一步步完成《先鋒》雜誌的同時,一段關於叔同先生的傳奇歷史也逐漸躍然紙上。
遊客們在貓部編輯部核對謎底
“來參觀以後才知道,叔同先生也是個愛貓人士,還把自己的家稱作‘貓部’。”來自山西的遊客李女士笑著説,“遊玩以後,覺得歷史名人一下子鮮活了起來,也有和我一樣的愛好,不光是書本上冷冰冰的描述了!”一如“叔同之夜”設計團隊介紹的那樣,翻看這本雜誌,第一次能找尋到一趟旅程的線索,第二次能看到近代中國涌現的文化浪潮,第三次翻閱,則能讀懂叔同先生璀璨的文藝人生。
書店“破圈”引潮流 文化載體變身網紅打卡地
今年9月,在充滿歷史韻味與文化底蘊的天津意式風情區,鐘書閣天津首店一經開業便客似雲來,人流如織。書店外墻將歐洲傳統三段式建築特色與天津的濱海城市特質元素相結合,由造型獨特的“凹凸”型陶土磚、玻璃幕墻和弧形鋁單板組成,呈現了複雜的藝術構造。
遊客們在書店打卡拍照
走進書店內部,擁有三層通高玻璃立面的幽藍前廳讓人眼前一亮,展現了十分強烈又立體的視覺衝擊,而整齊擺放書籍的長廊和360°的旋轉樓梯,更是吸引人們紛紛駐足拍照。
書籍擺放井然有序
“書店自9月30日對外開放以來,客流量已突破20萬人次。除了書籍,還有不少消費者選購了文創、咖啡等産品。”鐘書閣天津店店長王海波介紹道。據了解,鐘書閣是天津中心城區更新提升行動項目之一,未來將作為中心城區的文化驛站,定期舉辦作家見面分享、專題講座、親子共讀互動、讀書交流、文化展覽等各類文化交流活動,以期通過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社交魅力,打造天津獨一無二的“文化客廳”。
現如今,天津的老街區正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推動著經濟與産業的重塑與繁榮,傳統的店舖經過創意改造,搖身一變成為時尚與傳統交融的打卡地。老街區在保護與更新的交織旋律中,既留住了城市的根與魂,又奏響了創新發展的華麗樂章,在現代都市中熠熠生輝,煥發出蓬勃的新生力量,吸引著人們前來探尋。
(圖/文 孫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