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面繪天津|禮服匠人吉洳慶:一襲手作旗袍 綻放非遺雅韻

2024-11-06 13:33 來源:中國網


近兩年,隨著國潮的興起,旗袍、漢服等傳統服飾再次成為焦點。把傳統文化穿在身上,已然成為國潮新風尚。其中,旗袍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代表,如詩一般盛開在時光深處,帶著久遠的氣息,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古典的靈性與韻味。

在寸土寸金的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一幢法式小洋樓內展示著一件件華美的旗袍,像是一幀幀老電影裏的長鏡頭,定格了歷史的波瀾與時代的榮光。這家店便是有著140多年曆史的老字號——吉慶祥旗袍·禮服世家。這附近,住過童年時的張愛玲、年輕的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吉慶祥的旗袍店舖低調地隱駐于眾多名人故居之間。如今,店舖不僅承接精美旗袍定制服務,更是宣傳天津傳統非遺文化的展示空間。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穿旗袍。”作為吉慶祥華服世家的第五代傳人吉洳慶,希望不但要把世代傳承的“吉氏立裁特技法”發揚光大,還要注入更多年輕的元素,讓全世界的年輕一代都愛上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讓更多年輕人從穿上屬於她們自己的一身旗袍開始,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走進吉慶祥服飾專賣店,衣架上陳列著各式各樣精美的旗袍,工作臺上分門別類地擺放著各色綢緞布料。身穿旗袍、輕挽發髻的吉洳慶正拿著量尺,仔細觀察一位顧客的頸、背、腰、臀曲線,為顧客測量身材尺寸。看著眼前成熟大氣、一顰一笑間宛如畫中人的吉洳慶,想不到她年方26歲。談起她如何年紀輕輕就成為一名傳統手工藝人時,吉洳慶打開了話匣子。“我出生在旗袍世家。每天看著母親製作旗袍,耳濡目染下,對旗袍有了一種與生俱來的熱愛。”吉洳慶指著墻上的老照片介紹説,店舖的第一代創始人李慶先生於1880年在北京大柵欄創辦了慶祥號布莊,後人把店舖搬遷至天津。如今的店名正是吉洳慶母親的名字——吉慶祥。“媽媽是第三代傳承人,她把全部心血都奉獻給了旗袍設計,有許多次,我在淩晨三四點醒來時,看到媽媽還在製作、裁剪,我在一旁很心疼,當時就下定決心要繼承這種工匠精神,把老一輩的手藝傳承下來。”吉洳慶感慨道。

一件舒適又美觀的旗袍,版型很重要,這也考驗了旗袍藝人裁剪的功夫。“‘吉氏立裁特技法’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凸顯女性的曲線美,這對設計、剪裁和製作的整個流程都有極高的要求。首先需要從頭到腳測量客人身體上至少27個部位的數據,然後根據客人的職業、談吐、氣質、外貌、膚色等,精心完成適合其身份特質的設計,再用立體的裁剪去縫合每一個細節,這樣才能讓衣服與主人完美貼合。”説罷,吉洳慶用彎尺在布料上畫出曲線後,用剪刀開始裁剪,“鑲”“嵌”“切”“滾”“歸”“拔”和“推”等動作流暢自如,吉洳慶將這項傳統獨門技藝運用得爐火純青。

曾到國外留過學,研究過西方知名設計師作品的吉洳慶,如今將旗袍設計賦予了更多創新元素。“我想把西方一些藝術元素和中國傳統服飾相結合,比如,我將蕾絲、流蘇等偏西方的元素融合在旗袍設計上,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隨著時代的變遷,旗袍裁剪和設計風格也不斷創新。吉洳慶介紹説,“天津現代女性自信大方,廣泛參與各種社會事務,旗袍的領子、袖子等方面的裁剪就都要區別於傳統,要考慮舒適度和需求。”

如今,作為全國青聯委員、天津市青聯常委,吉洳慶經常參加各種公益活動,通過走進社區、公益課堂等多種方式,向更多人介紹非遺技藝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蘇州有蘇派旗袍,上海有海派旗袍,北京有京派旗袍,我想打造有咱天津特色的津派旗袍。作為一名青年傳承人,我將秉承老一輩的工匠精神,發揮青年的開拓創新精神,持之以恒地促進傳統服飾文化發揚光大,讓全世界更多的年輕人通過服飾文化了解中國、愛上中國。”

b9daf21ce46f5b8a93839c704e22a2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