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飲食文化,既體現了北方人的豪邁大氣,又不失細膩精緻之處。它不僅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對歷史與文化的傳承。在眾多天津美食中,白皮糕點以其獨特魅力,成為天津人心中不可或缺的美味記憶;外皮酥脆,內餡香甜,滿口的留香是天津人對家鄉味道的深深眷戀。白皮糕點,又稱“八件”,無論是傳統棗泥餡、紅果餡,還是創新的豆沙餡,每一種都蘊含著天津人對美食的熱愛與追求。“京八件”的製作技藝不僅是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項目,更是匠心與文化的傳承。
提到白皮糕點,不能不提天津市桂順齋食品有限公司生産技術總監、中國特色風味食品製作技藝傳承人王全喜。同事眼中的他,是一名專業全面、技藝高超的老師傅,是榮獲過各類技術比賽獎項的“獲獎達人”;朋友眼中的他,是隨時要研究新口味、新産品,改良技藝的“點心癡”。“良心作原料,匠心制點心。擇一事,鐘一生。為了熱愛的糕點事業,我還要繼續奮鬥。”王全喜説。
王全喜出身糕點世家,從小在糕點廠的家屬大院里長大。孩提時代,他便沉浸在桃酥、白皮製作的磕模聲中,被四溢的糕點香氣所包圍,心中萌發出“糕點夢”。高中一畢業,他就走進了這個既熟悉又充滿未知的行業,一幹就是44年。從一名青澀的學徒成長為生産技術總監,他始終沒有離開過糕點生産一線。在王全喜製作糕點的現場,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那雙大手,手指關節粗大、手掌滿是細紋。這不僅是時間的見證,更是匠心的烙印。
“20世紀90年代,糕點車間設備簡陋,很多活兒依靠手工完成。一天下來,要把揉面、配料、攪拌、搟皮等工序重復幾百遍,甚至上千遍。你別看這都是小工序,但裏面藏著大學問,每一道工序都要踏實認真地做好。”王全喜介紹説,現在生産車間引入了現代自動化機器,但製作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還是要採用純手工製作,堅持天津衛“老派兒”工藝傳統,還原傳統糕點的美味。“糕點雖小,那種特有的傳承、獨有的味道,是機器和科技無法替代的。”
數十年來,王全喜堅持鑽研技藝,在蒸活兒類、炸活兒類、中點類以及蛋糕的裱花技藝上,樣樣精通。“老一輩人留下來的手藝不僅要傳承好,更要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生機和活力。”科學嚴謹的餡料配比,紮實的技術功底,再加上自己的不斷摸索,王全喜通過反覆嘗試,在産品上不斷改進創新,製作了一批批既保留傳統又迎合現代人口味的糕點秘方。“比如,現在咱天津人健康飲食都講究控糖,我們在餡料中就減少糖的配比,增加餡料本身自有的口味。到了桃花盛開的季節,我們還會將桃花等食材融入餡料中,製作桃花酥之類廣受年輕人喜愛的應季産品。”
“糕點文化,源遠流長。”這是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為桂順齋的題字。為了讓更多津味傳統糕點和特色美食走向全國,無論進入哪個地域的市場,王全喜都會結合當地百姓的消費特點進行創新,研製的産品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想做出符合當地百姓口味的産品很不容易,我們幾位師傅到當地都會親自做市場調研,去當地的糕點店了解當地受歡迎的産品,找當地老百姓聊天,最終研製出貼近當地消費者的糕點。”王全喜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