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魯班的“大國工匠”形象為依託的“魯班工坊”在多個國家設立,搭建起天津職業教育與世界溝通的橋梁。在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有這樣一位泰籍教師,她不僅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津深造,成為一名中文教師;還借助魯班工坊這一平臺,幫助上百名在津泰國學生學成歸國,助力家鄉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她與同樣致力於泰國魯班工坊項目的教師孫健鵬結百年之好,成為中泰兩國青年交流交往的最好見證。她就是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泰籍教師黃可瑩。
黃可瑩出生於泰國暖武裏府。2013年,一心想來中國讀書的她如願以償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來到天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2016年,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和泰國大城技術學院合作建立了泰國魯班工坊,成為中國在海外的首個魯班工坊。研究生畢業的黃可瑩被選中留在學校任職,負責泰國魯班工坊的日常管理和中泰雙方的溝通聯絡,同時為泰國來華留學生教授中文。入職至今,黃可瑩參與制定了中泰合作國際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國際教學標準,該方案獲得了泰國教育部職業教育委員會的認證,並在泰國得到了推廣。此外,憑藉“中泰職業學校合作育人的實踐與探索”這一教學成果,她與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的同事們一起,榮獲2018年天津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中國職業教育水準很高,在魯班工坊學習過的泰國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很‘吃香’。學生畢業之後拿到泰國和中國的證書,當然對他們以後的就業會有好處。他們又懂得中國的技術,又懂得中國文化,還會中文,這樣對他們找工作可能會更好一些,他拿的工資可能會更高一些。”黃可瑩説。
2017年,在泰國魯班工坊的一次會議上,黃可瑩邂逅了她現在的伴侶——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教師孫健鵬。黃可瑩負責泰國魯班工坊的國際交流工作,孫健鵬負責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用孫健鵬的話來説就是,“我倆的工作交流特別多,自然而然從相識到相知,然後到相愛”。
在天津生活的十多年間,黃可瑩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在天津,生活工作都會覺得比較舒心。天津人很熱情友好,基礎設施也特別完善,比如公交車或者地鐵很便利。還有公園也很多,繁華的地方也比較多,整個城市比較現代。我的愛人也在這邊,我的朋友也在這邊,所以每次回到天津,就覺得回到家了。”黃可瑩笑著説。
站在泰國魯班工坊門口,黃可瑩望著遠方——幾千里外的泰國,有她的家鄉暖武裏府,有泰國魯班工坊所在的大城府。“我會好好地工作,希望能通過我最大的努力,起到國際交流紐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