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我們將充分整合利用優質教學資源,著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為學生搭建更多主動探索、勇於表達的舞臺,推動教育強國建設步伐更穩、後勁更足。”在近期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天津市和平區岳陽道小學副校長張靜秋在接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活動時如是説。
作為一名從教學一線走出來的優秀校長,張靜秋帶領教育團隊深入探索“大思政課”建設新路徑;主導構建“融慧課程體系”,融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力量協同育人;積極探索線上教學,岳陽道小學資訊化教學案例《賡續百年初心,再啟發展征程》作為天津首個“全國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數十年來張靜秋始終學在經常、行在日常、創在平常,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持續貢獻力量。
“這個暑假,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的中國運動健兒們大家都認識哪些呢?每一位運動健兒背後的汗水與拼搏,都值得咱們敬佩與銘記。”走進教室,張靜秋正在為四年八班的孩子們講述一節別開生面的思政課。“通過大量實例引導孩子們理解,奧運精神不僅是榮譽的追求,更是堅韌不拔、團結協作的體現。孩子們用新聞簡報、手抄報等方式展示自己感悟到的那些在奧運賽場上熠熠生輝的中國力量。”
作為一名從教學一線走出來的優秀校長,張靜秋深知,思政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精神的引領和情感的共鳴。她帶領教學團隊深入探索“大思政課”建設的新路徑,通過“行走的思政課”這一創新實踐,鼓勵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歷史展覽館、革命紀念館、紅色實踐基地,親身體驗、實地感悟時代變遷與國家發展,讓思政教育在行走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儘管教齡已有32年,張靜秋隨時關注“10後”學習習慣和興趣特點,帶領團隊製作了一系列主題鮮明、內容精煉、形式活潑的雲端思政微課,深受學生家長好評。“這樣的思政課形式是鮮活的,孩子們接受教育也是積極主動的。”張靜秋説。
在岳陽道小學,每一名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化專屬課表”,課表上必修和選修的“雙修”課程更是孩子之間談論的焦點。基於學校融慧辦學思想,張靜秋主導構建了“融慧課程體系”和構建了“大館小巷津彩無限”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融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力量,協同育人,改變教師單一化學科角色,以學科延展、素質拓展、綜合實踐、打通課上與課下、校內與校外的壁壘,利用南開大學、天津美院專業力量,聘請藝術家、非遺傳承人等專業技術人員承擔20多門課後服務優質課程建設並授課,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比如我們發起了一個全學科‘一站到底,為你喝彩’岳陽道小學吉尼斯小項目挑戰賽活動,現在是學生們最期盼的學科評價活動。我們要讓學生們在遊戲中體會思考的樂趣、學科的魅力、合作的意義。”如今,學校開展的語文學科“拼音王國”,數學學科“數字大拼搶”,英語學科“秀出‘融慧’國際范兒”,道德與法治學科“祖國的成就我來讚”,勞動學科“擦玻璃大賽”,科學學科“小小紙飛機放飛大夢想”,資訊學科“‘資訊達人’爭霸賽”等一系列挑戰賽,彰顯了小遊戲大智慧,在歡聲笑語中激發了學生探究、合作、創新的熱情。
在建設數字中國的大背景下,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闢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數字化應用如何賦能學校高品質發展?線上教學期間,岳陽道小學探索學生“三看”與教師“三研”相結合的線上教學策略成為區域典型樣板。岳陽道小學成為“智慧環境”全市首批試點。“在未來的教育事業中,我將踐行教育家精神,躬耕教壇,勇於創新,為教育事業發展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張靜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