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相聲的發源地,人家都説天津是‘哏兒都’,説的是咱天津人骨子裏面自帶的那種幽默,渾身上下都是‘包袱’,但是大家知道嗎?曾經有人甚至把包袱背到過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件文物是愛國相聲藝術家常寶堃的日記本……”這是天津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張淩菲的某一個瞬間,也是她從事講解服務工作12年來的日常。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第一站就要打卡當地博物館。博物館是可以快速了解所在城市的一個重要手段。走進天津博物館,正好遇到張淩菲為現場觀眾講解。一身職業裝的她端莊挺拔,鏗鏘的語調以及極富吸引力的講解內容引領著攢動的人流。觀眾們根據她的指引,觸摸到了偉大人物的精神密碼,在天津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家國記憶之旅。
2012年9月入職天津博物館至今,張淩菲連續十年獲評天津博物館“星級講解員”稱號,曾榮獲“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二等獎,“天津市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天津市“永遠在路上”主題演講比賽一等獎等榮譽。2024年獲評“全國紅色旅遊五好講解員”稱號。但回想起初入天津博物館的自己,張淩菲坦言當時如同千萬迷茫的畢業生一樣,只想給自己“找份工作”。隨後在不斷學習和收穫過程中,張淩菲逐漸愛上了講解員這個職業,也對天津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天津是一座古老但又年輕的城市,這實際上不是一個矛盾詞。這座城市本身歷史文化悠久,既有著傳承歷史文化的古韻,同時又散發著很強的活力。比如距今百年的濱江道、中山路,五大道,這些文化景區是年輕人打卡的熱門地,依舊呈現著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天津是非常有魅力的城市,我作為一個天津青年人,需要擁抱這份城市活力,更好地傳承天津文化,講好天津故事。”張淩菲笑著説。
臺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無數的積累和訓練是講解的積澱,更是講解員心中的底氣。如何把講解講精彩,講得深入人心,才是講解的關鍵。
“首先是情感共鳴。我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讓觀眾們能夠從文物中獲取一些現代生活中的抉擇和選擇。同時,家國情懷也必須融入日常講解當中。每一件文物都要去講述為什麼來到天津博物館,它對天津文化的影響,這樣才能夠讓觀眾真正愛上天津這座城市。其次就是創新,我們打破了傳統展廳講解的壁壘,設置專題講解。同時運用多種新媒體技術,打破了人與文物的物理壁壘,讓觀眾沉浸式完成與傳統對話、與古人共情的自然之旅,也可以更好地讓觀眾感受到文物背後天津城市文化的獨特魅力。”
時代變遷,歷史浮沉,人類文明長河裏的文化精華,都被收藏在一隅博物館裏。給歲月以文明,給文物以生命。張淩菲熱愛這份工作,並將這份熱愛傳遞給每一位聆聽講解的觀眾。“我熱愛這份工作,熱愛這片土地,我願意以青春和熱情為天津的歷史文化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懷揣赤誠的天津情懷,將我的話語化作橋梁連接過去與未來,傳遞給每一位來訪者,充分展現東方之韻與“津派文化”之美,讓市民遊客充分感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包容並蓄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