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前,牛頓被家鄉蘋果樹上墜落的蘋果砸中,産生“萬有引力”的靈感。“牛頓蘋果樹”也作為科學探索精神的象徵,被嫁接到全球許多知名學府和機構。
在天津大學,作為中國第一棵直接引自牛頓故居原木枝條的牛頓蘋果樹枝繁葉茂,碩果纍纍。
“我想去牛頓工作、生活過的地方。”當初許下這個願望時,劉秀雲還是天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的學生。如今結束了近十年海外求學生涯學成歸國,年僅35歲的劉秀雲已成為母校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國家級青年人才、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天津大學英才教授。
首次在國內引入腦脊液動力學評估技術;自主研發兩款腦語者晶片;突破我國神經採集與計算晶片“卡脖子技術瓶頸”……在天津大學這片孕育智慧的沃土上,劉秀雲帶著醫學人才,正以穩健步伐邁向輝煌的未來。“你要熱愛你的工作或者學業,首先你一定要愛你所在的這個城市。為什麼回到天津?我覺得天津是一個特別有溫度的城市。天大的學生都有著踏實努力、實事求是的好品格。家國情懷、科學家精神也是學校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文化傳承。”劉秀雲説。
學成歸國的愛國情懷
初見劉秀雲,幹練清亮的話語配合纖細身形的肢體動作,作為聽眾,很難不被她的節奏和氣場所吸引。“我父親想讓我當醫生,我自己從小就喜歡物理和生物,所以選擇了天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懷著對專業的熱愛,碩士畢業的劉秀雲隻身前往英國康橋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那時我主修的是重症麻醉與腦科學,也就是現在我從事的主要領域之一。”在那裏,劉秀雲接觸到了許多的前沿理論與探討,這也使得她對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有了深入的思考。完成博士學位後,劉秀雲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並擔任多個學術職務。2021年結束了近十年的海外學習,劉秀雲懷揣著深厚的愛國情懷與天津情懷,回到了這片養育她的土地。
“回國是追求初心。這些年大家能真切感受到國家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關愛,無論是硬體平臺還是政策方面,都給予了我們大力的支援。我周圍的同學大多數都選擇了回國發展。”劉秀雲深知,個人的成長與成就離不開祖國的培養與支援。只有心懷祖國、情係家鄉的人才能真正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科研領域的璀璨星光
作為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劉秀雲的名字早已在科研界傳為佳話。她不僅成功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更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亞太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上佔有一席之地。這一系列榮譽的背後,是她對科研事業的無限熱愛與不懈追求。
回到天津大學醫學院的劉秀雲,作為新醫科領域的領軍人才,繼續致力於探索腦部疾病及神經重症這個全球人類健康面臨的重大難題。多年來,她聚焦麻醉與重症醫學領域的醫工結合研究工作,為一線醫生提供了精準的治療手段及策略。
“我們首次在國內引入了腦脊液動力學評估技術,並結合腦機介面和蛋白組學,開發了一種精確診斷與干預技術。這項技術將腦積水患者的診斷時間從3天縮短至30分鐘,目前已在多家醫院得到應用。”劉秀雲介紹説,“天津大學聯合中國電子等自主研發了兩款腦語者晶片,一個是C系列,一個是D系列,用於神經電生理信號的採集與解析。不僅填補了國內在腦機交互專用晶片領域的空白,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相關核心指標對標甚至超越了國際上主流晶片,為國産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奠定了基礎。”
講到工作時,劉秀雲滔滔不絕,眼裏充滿著光,那份光是她對專業的熱愛與對社會的感恩。“能從事一個自己喜歡的事業,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我很感恩這份幸福!”劉秀雲説。
醫學院的璀璨篇章
早在1978年,天津大學就與當時的天津醫學院聯合開辦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開創了我國聯辦專業的先河。如今天津大學醫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專注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腦科學與神經工程等領域,並積極推動新興醫學與學校優勢學科的交叉。醫學學科在2020年首次進入QS排行榜,位列全球前550強,中國大陸前22位。
“天津大學醫學院每年都會開設‘開學第一課’,邀請知名院士專家來分享成長經歷。我覺得這門課很好。作為中國第一所近代大學,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的創辦使命就是興學強國。我們要將家國情懷、北洋精神、科學家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此外,我們要求同學們還要具備工匠之心,求是之心,創新之心,仁愛之心。”劉秀雲説。
(鳴謝單位: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