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騎遊津城受追捧 五大道、台灣路、津灣廣場成熱門打卡地
暑期以來連續高溫,涼爽海風帶動了天津人夜間騎行遊覽特色街區的浪潮。美團單車數據顯示,入夏以來,五大道、津灣廣場、海河風景線、義大利風情旅遊區、天津古文化街等區域晚上7點後出行頻次同比翻了三四倍,整體夜騎車輛週轉次數環比一季度增長超過30%。從騎行時長看,天津30分鐘以上訂單顯著領先全國平均水準,“一天一騎”的用戶比例也高於其他城市,夜間適宜的天氣和良好的城市環境成就了天津“綠色低碳慢行”的新玩法。
除了傳統景區夜騎火熱,一些非旅遊區域“走紅”成為遊客打卡新地標。天津不少網友發現,位於河西區的台灣路和台北路緊挨著解放南路,不少年輕人選擇騎行共用單車前往拍照拍視頻打卡。美團單車運維團隊估算,6月下旬以來,台灣路區域單車夜間週轉量環比翻了兩倍多。短短一兩公里的騎行路程,既是天津“夜騎客”們下班回家後的鍛鍊方式,也是家國情懷共鳴的遊覽路線,正如網友所言:“每一條路,都是回家的路。”
市民遊客夜間騎行打卡台灣路
夜騎訂單增幅翻倍
晚上7點,海風陣陣。河西區解放南路上不時有人騎車路過,有專業自行車、折疊自行車,也有共用單車用戶。從北京來天津出差的朱先生,特地趁著夜間時段掃了一輛“小黃車”,從下瓦房地鐵口騎行700米專程來打卡台北路和台灣路。朱先生説:“天津很美,騎行秩序也很好。都説台北有天津路,天津有台灣路和台北路,這是一種共通的家國情懷吧。”
在各類圖文、視頻類平臺上,已經有網友自發曬出打卡圖片和視頻。大眾點評App上,不少筆記博主追溯這一帶的歷史源頭,介紹老洋房和小店舖,將這裡推薦為歷史風情騎行路線。
在台北路和台灣路的路牌下,不少“夜騎客”停車駐足,相互拍照留念。天津本地居民侯先生也是一位旅行博主,帶著相機和親友一起打卡台灣路小學。他説:“我日常會拍攝一些視頻,為網友推薦天津特色的旅行線路。今天我們沿著臺兒莊路騎了幾公里到這裡,打卡台灣路後再去五大道,專門推薦這條非常舒適的夜騎路線,也充滿了歷史文化和家國情懷。”侯先生已經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發佈了十多條關於天津旅行美食、歷史風貌的視頻,吸引了數十萬人點讚轉發。近日夜間天氣涼爽,與網民互動啟發了他開始製作關於天津城市夜騎打卡遊覽線路的專題。
在台灣路附近的下瓦房地鐵共用單車停放點,美團單車1名運維員和1名司機正在加緊調度清運車輛。據他們觀察,入夏以來,天津夜間騎行頻次增長顯著,下瓦房一帶以往並非旅遊區,受網路熱點帶動增長了兩三成。他們呼籲廣大市民遊客文明騎行,規範停放,共同維護天津良好的道路秩序。
單車運維員在停車區值守和調度
低碳出行融入國人生活方式
白天方便“最後一公里”,夜晚騎行打卡城市新地標,這是很多市民遊客低碳出行方式的縮影,也是共用單車融入日常生活的印證。過去一年,美團小黃車天津用戶年度騎行里程達2.89億公里,減碳1.40萬噸,騎行成為漫遊津城主流方式之一。
記者從美團獲悉,2022年美團騎行減碳量排名TOP10的城市分別為北京、深圳、成都、上海、武漢、昆明、天津、廣州、西安和合肥。天津位居全國第7位。
(天津日報記者岳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