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十年:中非經貿博覽會,匯聚天津的“出海”身影

發佈時間:2023-07-03 11:17:01 | 來源:津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忽忽已來到第十個年頭。從藍圖到實景,“十年”這個重要時間節點,讓今年炎夏的一場盛會顯現出格外奪目的光彩——

6月29日,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湖南長沙開幕。自2019年以來每兩年舉辦一屆的中非經貿博覽會,是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最大經貿合作平臺。據統計,本屆博覽會參展商達1500家,較上屆增長70%;來自29個國家的1590項展品報名參展,較上屆增長165.9%。

激增的參會數據背後,是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深入推進,是中非經貿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本次博覽會中,這些成果紛紛亮相,其中也少不了天津的身影。

“一帶一路”上的綠洲:

泰達合作區為中埃合作添動力

盛夏,中非經貿的熱度,與長沙的氣溫一同飆升。同樣火熱的還有中國地方省市(區)館內的天津展臺,甫一開展,這裡便十分熱鬧。天津的對非經貿合作成果及重點企業,受到參會者廣泛關注。

天津展臺

“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是中國、埃及兩國在戰略對接、産能合作、貿易投資等領域的重點合作項目,如今已成為中國企業佈局‘一帶一路’和‘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的新陣地。埃及總理馬德布利曾評價‘泰達合作區是埃及工業園區發展的理想典範’。”在天津展臺的醒目位置,“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項目被如是介紹道。

累計吸引137家中外企業入駐,實際投資額超16億美元,繳納稅費超2億美元,直接解決就業近5000人,産業帶動就業約5萬人……一串耀眼的數字所映照的,是2014年建設完成至今的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近十年間交出的一份答卷。這座佔地面積7.34平方公里,距離埃及首都開羅約120公里、距蘇伊士城40公里、距埃及重要港口因蘇哈那港直線距離2公里的合作區,不啻為“一帶一路”上的一片綠洲,正彰顯著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天津之為。

“合作區在埃及落成至今,我們的新型建材、石油裝備、機械製造、紡織服裝等産業配套集群已初具規模。”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運營方──中非泰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商業地産招商總監李晨濤介紹道,“如今,我們已經形成‘以産帶貿、以貿促産’的商貿物流新業態,目前主要經營保稅物流用地、海外保稅倉、國際二手車、展覽展示四個板塊的商貿業務。”

從事對非業務往來多年,李晨濤切身感受到了“一帶一路”為“走出去”企業帶來的巨大機遇:“近幾年,隨著在埃及乃至非洲的佈局日益成熟,産業配套逐步成型,我們坐擁越來越強的集聚效應。特別是今年,來考察、投資的企業比往年多了幾倍,可以明顯看出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今年第二季度,我們已完成招商引資任務的60%,勢頭很好。”

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圖自“泰達海外”微信公眾號)

李晨濤介紹道,隨著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多年的經驗積累,園區的能力越來越強,也愈發得到國內外合作夥伴的認可。“如今,我們是埃及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公共事業型保稅倉和二手車進口資質的中資企業。近期,在天津市政府、天津市商務局及戰略合作夥伴的鼎力支援下,我們先後完成了二手私家車、營轉非改裝車和新能源電車三個批次的埃及出口任務。”

這次來參加中非經貿博覽會,看到眾多來自非洲的面孔,李晨濤感到十分親切。同時,他也希望能借此機會,宣傳好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各色項目,並結識更多“走出去”的企業,尋求更廣闊的合作機會。

天津這家進入非洲多年的民營企業

直言一路走來不容易

“安哥拉這個鐵路重建項目,是我們這家天津公司承建的!”在中非經貿博覽會天津展臺前,天津歐柏威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事業部總經理姚可指著面前的一塊展板,自豪地説道。

姚可

眼前的這塊展板,展示的是天津企業近年來在非洲大地上的多項承包工程,姚可所在的公司參與的是一項名為“安哥拉莫桑梅德斯鐵路重建項目”的鐵路項目。該鐵路位於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共和國境內,全長1003.1公里,車站56座,是安哥拉三條鐵路主幹線之一。

“安哥拉莫桑梅德斯鐵路重建項目是我們在安哥拉眾多項目的一個縮影。如今,我們在當地的業務遍及工程、貿易、工業投資、礦産開發、農業建設等多個領域,這些項目改善了當地人民生活條件,也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姚可介紹道,他所在的公司在安哥拉雇傭的屬地員工達80%以上,多年來累計提供了4000余個就業崗位。

據了解,十幾年來,天津歐柏威在安哥拉先後總包或分包承建了莫桑梅德斯鐵路、翁吉瓦引水工程、墩多市道路工程、桑比讚卡市政道路、黑鬱金香小區基礎設施項目等上百個各類型建設項目,累計承攬工程施工合同總額超20億美元。同時,公司在威拉省馬塔拉市建成集育種研發、種子銷售、種植、養殖、農産品深加工、物流、銷售等多种經營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現代化綜合開發示範項目,將極大地助力安哥拉農業發展。此外,該公司還在安哥拉無償修建兩座被洪水沖毀的鋼橋,無償修建五所學校,全資資助32名安哥拉優秀青年到中國上大學,積極參與當地公益事業。

“我們是天津最早一批走進非洲開展業務的企業之一,也是中國最早一批進入非洲市場的民營企業。2005年,我們走進非洲,而後逐步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主要運營模式,進駐安哥拉建築市場,與這個國家就此結緣。”姚可説道。

彼時,安哥拉距結束長達27年的內戰剛剛過去兩年,在公共衛生、教育、交通基礎設施、住房、水電等多個領域都亟需重建。回想起一路走來的歷程,姚可十分感慨:“我們很高興能在非洲深耕多年,也很幸運地抓住了‘一帶一路’的重大機遇。這些年來,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安哥拉政府和百姓對我們開展業務的支援和認可,也十分感謝天津市商務局、天津市對外經濟合作協會對我們的支援。正因多方的幫助,我們才能有機會與非洲的企業和人民共同提高、互惠共榮。”

走出國門,抓住機遇

天津與非洲大地正相向而行

“為天津企業搭建‘走出去’的橋梁,幫助他們尋找更好的海外商機,同時,也力爭吸引更多的非洲企業來津投資。這是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上,天津市商務局二級巡視員顧廷新説道。

本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天津超過15家企業組團赴湘參展,這些企業或與非洲有著業務往來,或有意向在非投資。

“海外投資和貿易是風險與挑戰並存,如何更好地為企業搭建平臺,如何更好地創造企業‘走出去’的契機,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顧廷新介紹道。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天津企業“走出去”的成果頗豐。時至今日,天津同非洲國家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截至2022年,天津在非洲設立機構和企業增加到42家,中方投資額達到3.36億美元;截至2022年,非洲國家在天津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24家,合同外資7.67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3.91億美元。

串串數字,是天津在非洲邁下合作步伐的有力佐證。而博覽會上非洲來賓的認同和讚許,則更直觀地展現著天津與非洲大地的緣分。

“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已成為中埃合作的代表性項目,成果非常豐碩。天津的朋友技術水準很強,施工規範,對項目建設起了很大作用。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合作成果。”埃及駐華使館經濟商務處全權公使艾哈邁德·扎基評價道。

博覽會中,來天津展臺參觀的非洲客商絡繹不絕。記者一問之下得知,一位現供職廣州一家貿易公司的蘇丹人阿裏,曾在天津的大學學習:“2008年,我在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就讀,因此看到天津的展臺覺得很親切。天津人像我的老鄉一樣,我希望有機會和天津的企業合作。”

曾在天津學習的蘇丹人阿裏

“我們希望拓展咖啡和可可業務。”一位來自喀麥隆的客商在天津展臺與工作人員交流道。蘊含著合作契機的對話,顯示著天津與非洲的友誼之手,正越握越緊。

(津雲新聞記者侯沐偉 發自湖南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