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農文旅融合 鋪就鄉村振興“幸福路”

發佈時間:2023-05-26 17:29:40 | 來源:天津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

學生們在月橋文化倉體驗傳統木藝。記者潘立峰攝

線鋸切割、粗磨、細磨、打蠟……昨天上午,在津南區北閘口鎮月橋文化倉研學實踐基地內,河北區寧園小學的學生們手拿拉花鋸,跟隨著木工老師製作了一把屬於自己的小木梳。木工老師首先介紹了木藝起源、發展。隨後,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一道道工序,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茍。

一位叫萱萱的同學告訴記者,除了帶回一把親手做的木梳外,她還在製作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有關木梳的知識:比如木梳是怎樣發明的;木梳除了實用之外,在我國古代有許多的寓意等,讓她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印象最深的是打磨這個環節,需要先粗磨,再精磨,木梳才會變得光滑。我想做任何事都跟打磨梳子一樣,堅持不懈才能成功。”六年級學生岳岳也是收穫滿滿。

隨後,孩子們還體驗了面點製作全過程,參加了“開筆禮”活動。

月橋文化倉位於北閘口鎮月橋村內,佔地面積200余畝,建築面積約27000平方米,總投資額7000萬元。

近年來,北閘口鎮積極探索推動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新模式新路徑,深挖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全力打造月橋鄉村振興示範村,採取“鄉賢帶動”發展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打造了農文旅産業綜合體──月橋文化倉項目。

據介紹,月橋文化倉大力發展農耕研學體驗、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其中研學基地以“手工探索世界農耕探索生活”為理念,打造了以面藝體驗為主,疊加多項非遺技藝體驗為主題的思悟堂,以傳統木藝為主要沉浸式體驗的木工坊,以弘揚農耕文明為主題的勞動實踐農場。項目運營以來,已接待遊客5萬餘人,營業收入1000余萬元,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也幫助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

“月橋文化倉項目採取聯農帶民模式,目前已接納村內60人就業。同時突出産業延展,盤活村內閒置民房,建設‘月橋十二坊’精品民宿項目,並結合稻田認養、蔬菜瓜果種植,讓遊客回歸田園生活,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實現企業與村集體互惠共贏,村民收入提高。”北閘口鎮黨委書記鄭建立介紹説。

鄭建立告訴記者:“我們將進一步發揮月橋文化倉輻射帶動作用,完善配套設施,與周邊村莊串珠成鏈,打造近郊都市休閒旅遊目的地,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記者 杜洋洋 記者 潘立峰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