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坻區

寶坻味道——探索舌尖上的鄉村振興路

發佈時間:2023-05-20 10:08:3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錦錕 | 責任編輯:吳一凡

中國網訊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務。在天津市寶坻區,鄉村振興之路上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這裡有西劉舉人莊村玫瑰的幽香,生薑的辛辣,芋頭的甘甜,也有葫蘆窩村稻米的清香溫潤。近日,筆者跟隨天津市農業農村委一起走進寶坻區西劉舉人莊村和葫蘆窩村,循著特色産業打造出的“寶坻味道”,探索出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工作中的寶坻經驗。

産業多點開花助農增收

image.png

(西劉舉人莊村的食用玫瑰種植基地)

走進西劉舉人莊村的食用玫瑰種植基地,村民們在花海中穿行採摘,各種玫瑰花競相綻放,嬌艷欲滴,微風過處送來濃濃花香。鮮花餅,玫瑰精油、玫瑰純露、玫瑰花茶……從最開始的花卉種植,到如今實現玫瑰花的全産業鏈發展,産品遠銷全國各地,西劉舉人莊村憑藉“浪漫”産業,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玫瑰村”,村民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合作社種植的玫瑰花是藥食同源的品種,不僅可以觀賞、食用,還廣泛用於藥材、香料加工。基地一天採摘量有三四千斤。今年銷路特別好,平均日銷量有100多單,通過訂單式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我們將玫瑰花等産品銷往了全國。現在還有很多京冀地區的遊客自駕來基地採摘玫瑰。”廣晟玫瑰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任克蓮介紹説。現在,村裏玫瑰種植近千畝,近150戶村民參與,進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同時也帶動了周邊300戶農戶的勞作收入。

産業不能都擱一個籃筐裏,壯大村集體經濟還有什麼路子?西劉舉人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志廣帶領村“兩委”去山東學習後,回村選擇種生薑。有了玫瑰種植的經驗,西劉舉人莊村成立村集體公司,與山東一家農業科技公司合作經營,種植生薑300畝。面對農産品價格波動大的問題,西劉舉人莊村所在的大口屯鎮積極幫忙協調,為生薑買保險。同時,為了提升産地冷藏保鮮能力,實現錯峰、錯時、錯季銷售,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民的利益,村里正在爭分奪秒地建設冷庫。“生薑種植成本比較高,我們還嘗試種植了芋頭,産業取長補短,多點開花吧。”王志廣介紹。

如今的西劉舉人莊村,生薑、芋頭産業從無到有、玫瑰産業從有到優,2022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30萬元,憑藉香辣甜的特色産業,推動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轉變。

依靠資源稟賦農旅融合

image.png

(“南稻北種第一村”的石碑)

品嘗完西劉舉人莊村玫瑰的幽香後,下一站來到林亭口鎮葫蘆窩村。葫蘆窩村坐落在林亭口鎮東南部,村莊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黨群服務中心院外一塊寫著“南稻北種第一村”的石碑,如一封歷史的存根,講述著葫蘆窩村的歷史文化。

“早在明朝萬曆十六年,當時的寶坻知縣袁黃髮現葫蘆窩村水網密布酷似江南水鄉,借鑒南方圍田經驗,打造出一塊水稻種植的試驗田。同時動員農民在耕作區開挖渠道,引潮白河之水灌溉水稻。‘南稻北栽’很快獲得成功,使地處黃莊洼的葫蘆窩村成了當時天津地區開墾水田、推廣水稻種植的樣板村,享有中國北方水稻‘南稻北種第一村’的美譽。”葫蘆窩村80歲老黨員、葫蘆窩村村史編寫者王子蘭介紹説。

如今,作為天津市首批文化旅遊創建村之一,葫蘆窩村積極推動創意設計與鄉村旅遊結合,探索農村閒置農房盤活方式,集中連片打造主題為“理想村”的高端主題民宿、藝術工作室、鄉野休閒區。“濃厚明代建築元素的青磚灰瓦,與周邊村居有機融合,既保證了整體村落的原有風貌,又有效打造更富價值、美觀的社區生活。”葫蘆窩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林介紹説,“公共空間景觀的提升是鄉村建設、鄉村生活打造的重要一步。我們利用村落資源,原有水系肌理,進行水岸改造,引入皮划艇等多元化水上業態,為鄉村生活打造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有效連接了鄉村與城市生活之間的斷層。”據介紹,目前該項目已建設完成了7棟民宿主體。

image.png

(葫蘆窩村“理想村”規劃圖)

潮白河天津段全長近100公里,其中流經寶坻的將近50公里,經過寶坻12個街鎮。在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行動中,寶坻區充分挖掘潮白河資源,在兩岸規劃建設了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以小辛碼頭、李宦莊為主的“漁生態小鎮”;以田園+科技為主的“康養航空文化小鎮”,以及以趙家灣村稻田為主的“水木三鄉小鎮”。屆時,葫蘆窩村將緩解小辛碼頭遊客壓力,同時與潮白河周邊的趙家灣村等形成旅遊村集群。

近年來,寶坻區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工作。本著沿潮白河、青龍灣河兩岸“組團發展”、有良好帶動示範作用,同時能為鄉村旅遊創造良好條件的思路,從已實現道路硬化、村莊美化、亮化等基礎設施條件良好的村中,擇優選定18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村,通過組團形式整合各示範村區位、人文、生態、産業等資源,積極吸引綠色、生態、創新型外部投資,參與示範創建村項目建設。同時,圍繞健康小屋、宅基地盤活、特色産業發展等方面挖掘各村亮點成效,探索總結“新點子”和“寬路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示範典型做法經驗。